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2 | 回复: 0

admin
发表于: 2011-11-15 20:36:51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其南
王其南(已退休),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29年生,195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上海医科大学内科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1957年起在重庆医科大学内科任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1983年)至今。1985年起为博士导师,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余人。现任传染科主任和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从事传染病工作40余年,专业方向为抗生素临床药理。长期担任医疗和教学工作。
195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上海医科大学内科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1957年起在重庆医科大学内科任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1983年)至今。 王其南教授为重庆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成为中国一流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1978年,王其南老师被评为副教授,担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副主任,1983年,晋升为教授,并正式全面负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其担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主任期间,传染科于1983年评为首批国家临床药理研究基地。1988年,四川省教委批准附属第一医院成立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研究所。1989年重庆医科大学出染病病学被评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95年成立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起王其南教授任重庆医科大学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
其研究领域涉及传染病、寄生虫病、医院内感染、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药理等方面。 王其南教授为中国传染病防治做出了重大成绩。在中国,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国曾排在第一位,是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王其南教授等知名传染病专家不懈努力,经过50年的奋斗,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被消灭或得到控制。如经典的鼠疫、霍乱、血吸虫、疟疾、伤寒、流脑、乙型脑炎等已经被消灭或在大、中城市消失。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下降到第四位。王其南教授也是中国爱滋病研究的先驱者。1981年美国发现第一例爱滋病,王其南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1985年在瑞典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爱滋病大会。1987年王其南教授进行重庆地区艾滋病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当前世界上先进的检测技术,对我国艾滋病毒的高危人群—性关系紊乱者进行研究。为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及时监测AIDS在我国的传入和流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王其南教授是中国抗感染药物临床研究的大师。自70年代开始,感染科开展硝硫氰胺、硝硫苯酯、阿苯达唑、左旋吡喹酮、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90余种新药临床及药理研究,部分药物为国家“七五”、“八五”攻关新药。
王其南教授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四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1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王其南教授从事传染病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50余载,为我国传染病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王其南教授于1979年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起为博士导师,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余人。其研究生目前大多数在美国医疗科研机构工作。其研究领域涉及传染病、寄生虫病、医院内感染、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药理等方面。数十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著300余篇,包括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Review of Intectious Diseases 等。主编或参编著作17部,有大量译著。获省、部及厅级科技成果奖24项。曾三次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斯隆凯特癌症中心访问。社会兼职任或曾任中央卫生部学术委员会传染病组委员及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003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