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身边一起申请非遗传承人的折扇匠人纷纷拿到证书,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折扇之乡”鄣吴镇的陈云清(化名)急了。 在青年一代工匠中,他小有名气,也有些专利。为何拿不到证书?陈云清打听后,得到回复:“很遗憾,你的审查资料没有通过。” 那一刻,他深刻理解了一句话——“一次吸毒,终生悔。” 好在,陈云清继续朝着梦想不断努力。 3年后的2023年,他的脚踏实地终于有了回报。 当陈云清红着眼眶,从鄣吴镇禁毒社工宋红梅手中接过非遗传承人证书时,现场响起了掌声。从摆脱“瘾君子”身份,到成为非遗传承人,这一路,陈云清和湖州禁毒部门走得并不轻松,“希望我的故事能警示、激励那些正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 “就跟抽烟一样,来两口” 2016年圣诞节,陈云清在工作室无精打采把玩着竹扇,突然的敲门声吓得他一激灵。活了31年,那是他第一次直面警察,“走,跟我们回去尿检。” 坐上警车,陈云清开始感到害怕,昨晚的一幕幕不断回放—— “云哥,平安夜怎么躲在家,快来KTV唱歌!”挂掉电话,陈云清开上母亲花一万元刚给他买的二手车,往镇里赶。 他家住在半山腰,家境一般,但父母很宠他。高中辍学后,他对生活没有规划,只想在街上“荡”,偶尔给折扇师傅打下手,赚点零花钱。 刚到KTV,朋友就拉上他,“送我去趟乡下。”他没多想就启程了。自从买了车,朋友似乎对他更热乎了。一路开到偏僻的村子,等朋友再回来,手上多了几个小袋子。 “搞两口?”陈云清一看,好像是毒品,但他当时并没有概念,朋友又说,“没事嘛,就像抽烟一样……” 之后,他们回到KTV,狂欢了一夜。第二天,恶心、累、疲倦感袭来,“这玩意有什么好玩的?”然而,还没等他缓过神,警察就上了门。 十天后,当他从看守所出来时,已经是2017年。所有人都在展望新一年的生活,而他脑海中只有民警那句话:定期去镇里禁毒办尿检,还可能被随时随地抽检…… 凌晨,民警敲开房门 很多“瘾君子”都曾因各种原因走上复吸的道路。如何帮助吸毒人员科学戒毒、回归社会,一直是禁毒工作的重点之一。 陈云清可以说是“幸运”的,他所在的古镇鄣吴给了他“重生”的机会。 鄣吴竹扇,据传从北宋末年开始就成为文人墨客怀袖间的风流之物。百余年来,竹扇逐渐成为工艺品,其制作技艺也成为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竹扇已是鄣吴镇的支柱性产业,全镇有制扇企业及手工作坊百余家,从业人员千余人,年产5000万把,产值3亿元。 陈云清曾经学过折扇制作,这让鄣吴镇禁毒办和“家圆融冰工作室”看到了精准帮扶的希望。在禁毒社工的鼓励下,陈云清正式拜师学艺。 鄣吴竹扇制作包含选材、锯竹、破边等108道工序,学习之辛苦,让陈云清动摇过,但社工的不断鼓励,又让他一次次坚定信念。2年后,陈云清开起了自己的制扇工作室。 可客源却少得可怜,在一次禁毒民警的回访中,陈云清崩溃了,“做了也没人买,不想干了……” “别放弃,我们一起想办法!”在鄣吴镇政府的推荐和支持下,2018年,陈云清前往北京参加工艺展,寻找商机。 然而这次出行,却给了陈云清一记闷棍。 到达北京第一天,陈云清和匠人老汪一间房,相谈甚欢。凌晨4点,睡梦中,房门被敲响。老汪一看,是民警,“陈云清在不在?尿检。” 第二天,老汪没打招呼便换了房,陈云清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这个原本对未来无所谓的年轻人,第一次有了清晰的目标——绝不再沾染毒品,走好手工制扇这条路,成为非遗传承人。 从北京回来后,陈云清带回了不少客户,也开始潜心研究折扇这门古老技艺。他向多名老师傅学艺,还前往杭州拜师。因为制扇基本功扎实,又对折扇进行改良创新,陈云清很快就干出成绩。 2019年一次尿检时,陈云清告诉宋红梅,自己的作品花竹扇骨被杭州工艺博物馆收藏,“宋老师,我想去申请非遗传承人!” |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