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法规宣传 查看内容

各位,这野蘑菇可不兴随便采了吃啊……

2023-9-26 09:38| 发布者: 顺义网警| 查看: 86|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前段时间,“云南毒蘑菇”多次登上热搜。不少网友都分享着吃野蘑菇中毒后的“奇妙经历”,被大家称之为“一年一度野生菌试毒大赛”。实际上,我国野生蘑菇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中掺杂着数量庞大的有毒蘑菇。统计数 ...
前段时间,“云南毒蘑菇”多次登上热搜。不少网友都分享着吃野蘑菇中毒后的“奇妙经历”,被大家称之为“一年一度野生菌试毒大赛”实际上,我国野生蘑菇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中掺杂着数量庞大的有毒蘑菇。统计数据显示,仅云南一省份野生毒蘑菇就有 200 多种,常见的毒蘑菇也有 20 多种。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一旦误食剧毒蘑菇可对肝、肾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

可能会有人觉得,云南的野生毒蘑菇较多是地理气候决定的,在北京应该基本没有吧……

那你还真是错了!这不是前几天,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案例:

9月16日,北京市通州区疾控中心接潞河医院疾控科报告,该院急诊接诊一家两名老人疑似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通州区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经调查,两名病例均在通州区本地居住,9月15日前往所在村周边公园遛弯,发现公园杨树林间地上冒出不少野蘑菇,随后二人采摘回家,并于当日19时晚餐期间烹煮食用。

食用约3小时后,二人均出现不同程度大汗、流涎、手抖等神经精神症状,随后至潞河医院急诊就诊,医院给予对症治疗,截至报告时,二人病情相对稳定,暂无生命危险。
据通州区疾控中心应急队员现场勘查,该公园种植较多杨树,树间地面覆盖较厚一层腐烂树枝树叶,在树荫下区域,常见一些小型浅黄色蘑菇,呈散状分布,高度在6-10厘米间,伞盖有裂纹,经与患者家属核实,基本锁定该类型野蘑菇就是病例采食品种。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及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初步判断,该类型毒蘑菇为华北地区常见的一种丝盖伞类神经精神型毒蘑菇。近年来,我国毒蘑菇中毒事件呈上升趋势,由于气候变化,除西南、华中地区等传统高发区外,北方地区毒蘑菇中毒事件也呈现多发态势,北京地区蘑菇中毒事件发生风险增高。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野生蘑菇的种类很多,其中有毒的有500多种,剧毒40余种。

蘑菇中毒常发生在6-9月份,9月份仍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各异,中毒后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常见的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种类型。

中毒后,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在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是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而主要引起死亡的是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