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医学考试 临床医师 查看内容

结核病

2015-11-19 11:29|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640|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病理特征是形成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节。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病,但肺结核最为多见。临床上常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和血沉加快。  【病因及发病机理】 ...

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病理特征是形成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节。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病,但肺结核最为多见。临床上常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和血沉加快。

  【病因及发病机理】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结核杆菌主要是人型结核杆菌,少数是牛型。结核杆菌菌体含脂质、蛋白、多糖类三种成分。结核杆菌的致病力,主要与脂质有关,特别是糖脂的衍生物——索状因子更为重要,对组织和细胞有强烈的损伤作用;糖脂的另一种成分-蜡质 D能引起宿主对结核杆菌剧烈的变态反应;脂质能保护菌体不易被巨噬细胞消化,还能使巨噬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促进结核结节的形成。菌体蛋白具有抗原性,与蜡质 D结合作为变应原使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细菌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为免疫原使机体产生强有力的细胞免疫反应。结核结节的形成是这种细胞免疫反应的形态学表现。多糖物质作为半抗原参与免疫反应,还可引起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

  本病以呼吸道传染为主,吸入带结核杆菌的微滴可以造成肺部感染;其次食入带菌的食物可经消化管感染;病菌经皮肤、粘膜伤口感染者极少见。结核杆菌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机体的反应性(尤其是免疫力和变态反应)在本病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人对结核菌的自然免疫力较弱。机体在感染结核杆菌后的最初 2周,对感染的细菌抵抗力很低,如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则细菌往往在局部繁殖,并可扩散到全身,甚至引起死亡,人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主要是感染后的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是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 2~6周出现细胞免疫反应,同时也发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后者本质上亦为细胞免疫反应。但由于免疫原和变应原各不相同,呵能致敏的 T淋巴细胞亚群也不同,所以这两种反应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细胞免疫反应主要通过形成的结核结节来吞噬、杀灭结核杆菌,使病灶局限化;而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尤其当菌量多,释放大量变应原时,会引起剧烈的变态反应,造成广泛的组织坏死,坏死累及局部巨噬细胞,削弱抗菌能力,则有利于细菌繁殖和扩散,使病灶恶化。

  总之,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贯穿在结核病的始终。但二者消长则取决于结核菌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机体抵抗力等因素。年龄、营养状况、有无全身性疾病(尤其矽肺、糖尿病、细胞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均可影响抵抗力,当菌量少、毒力弱,机体抵抗力强时,以免疫反应占优势,疾病向好转、痊愈发展;反之,以变态反应为主时,局部病变进展并迅速恶化。卡介苗是一种经处理后无毒力的牛型结核杆菌疫苗,用它接种于尚未感染结核杆菌人的(主要是新生儿)皮内,以代替初次结核杆菌感染,诱发迟发型变态反应。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已具有获得性免疫力,这是目前预防结核病的一种有效办法。

  【基本病理变化】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炎症常呈慢性经过,并形成具有特征性的肉芽肿性病变。由于感染的菌量和毒力及受感染组织的特性不同,还由于机体在感染过程中不同时期免疫力和变态反应的消长,使病变十分复杂。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1、渗出性病变当细菌数量多,机体的免疫力低和变态反应明显时,常出现渗出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早期或病变恶化时;好发于肺、浆膜、滑膜。脑膜的结核杆菌感染。渗出的成分主要是浆液和纤维素,早期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很快被巨噬细胞所取代,严重时还有大量红细胞漏出。渗出病变不稳定,可完全吸收,也可转变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当变态反应剧烈时,大片渗出性病变迅速坏死,转为变质为主的病变。

  2、增生性病变当细菌量少,毒力低、免疫力强时,发生增生性病变。病变最初是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很快即被巨噬细胞取代。巨噬细胞主要来自血中的单核细胞,部分来自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由于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活化了的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吞噬、消化能力,但在杀灭细菌的同时,由于结核杆菌中的磷脂被分解后产生结核酸,能使巨噬细胞转变为多角形、胞质丰富、境界不清、连络成片的上皮样细胞。有时多个上皮样细胞融合在一起,或上皮样细胞的胞核经多次分裂而胞质未分开则形成郎罕巨细胞。后者为多核巨细胞,胞质丰富,核多排列在周边,常呈马蹄形。在结核病时,这种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围致敏的 T淋巴细胞等常聚集成结节状,构成结核性肉芽肿,又称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大多数结核杆菌在结核结节形成过程中已被消灭或抑制,抗酸染色不易检到细菌,当有较强的变态反应出现时,结核结节中央便形成干酪样坏死。单个结核结节肉眼不易看到,几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肉眼才能见到,为灰白色、粟粒大小、境界清楚的病变,干酪样坏死多时呈现淡黄色。增生性病变如进一步好转,则上皮样细胞变为纤维母细胞,病灶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结核结节纤维化。

  3、变质性病变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增生、渗出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可较长时期保持凝固状态而不被液化。新鲜的干酪样坏死灶内含有结核杆菌,一旦坏死物液化,则菌量大增。坏死物液化有利于坏死物排出而病变消除,但却成为细菌播散的来源,也是造成恶化的原因。

  以上三种基本病理变化往往同时存在,但随着病变的慢性经过,可互相转化。

  【结核病的转归】

  1、吸收、消散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可通过淋巴管,微静脉吸收。细小的干酪样坏死及小范围的增生病变也可有吸收的机会。如发生在肺,X线检查时渗出性病变为边缘模糊的絮状阴影,随着渗出物吸收,阴影缩小以至消失。

  2、纤维化、钙化 X线检查为边缘清楚、密度增大的阴影;钙化灶为密度极大、境界清晰的阴影。

  3、浸润进展当疾病恶化时,在原有病灶周围发生渗出性病变,随之转为干酪样坏死,在此基础上周围又出现新的渗出和坏死,如此反复进行,使病灶进一步扩大。X线检查为原有病灶周围出现模糊的絮状阴影,如有干酪样坏死出现,则该处密度增高。

  4、液化播散干酪样坏死可液化--通过自然管道排出--局部留下空洞,并可进一步播散。X线检查空洞部位出现透亮区,空洞以外部位有深浅不一的阴影,即是播散病灶。液化灶内结核杆菌也可通过淋巴管和血道播散到全身。

  一、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由呼吸道侵入人体,所以肺是发生结核病最多见的部位。由于机体对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结核杆菌的反应性不同,因而肺部病变的发生、发展也不相同,故将肺结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肺结核病: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称原发性肺结核病。多见于儿童,少见于成人,故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1、病理变化:

  结核杆菌随空气吸入而到达通气良好的支气管系统的末端,所以病变常出现于肺叶的边缘区,即靠近胸膜处,一般只有 1个,以右肺上叶下部、下叶上部为多见,称原发病灶,病灶开始为渗出性,接着中央部位发生干酪样坏死。原发病灶呈圆形,直径多在 1cm左右,色灰黄,由于是初次感染,机体缺乏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故病变很快由渗出变为变质,细菌得到繁殖,并迅速侵入局部引流淋巴管,到达所属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后者表现淋巴结肿大和干酪样坏死。受累的淋巴结常为数个,可达到鸽蛋大。肺的上述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加上引流淋巴管炎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rnplex),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形态特征。x线检查时显示哑铃状病灶阴影。原发性肺结核病多有明显症状,少数感染者可出现低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而少有呼吸道症状,患儿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2、病变的转归

  (1)愈合:吸收或愈合(纤维化和钙化)。

  (2)恶化:少数患儿由于营养不良或同时患有其它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感冒)使病情恶化,肺内和肺门的病灶日益扩大,并通过淋巴道、血道和支气管播散。此时临床出现较为明显的中毒症状,如发热、咳嗽、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

  1)淋巴道播散:肺门淋巴结的结核杆菌,可沿淋巴管蔓延到气管支气管旁、纵隔、锁骨下和颈部淋巴结,也可逆行至腹膜后、腋下、腹股沟等淋巴结,引起病变。初期淋巴结肿大,结核结节形成,以后往往发生干酪样坏死,淋巴结互相粘连成团。成串、病变经适当治疗可出现纤维包裹和钙化而愈合,重者干酪样坏死液化,并穿破局部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2)血道播散:肺部或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可腐蚀血管壁,细菌侵入血流;或经淋巴管由胸导管入血。血道播散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血道播散可引起以下两型结核病: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当机体免疫力极差,大量细菌短期内侵入肺静脉及灶分支,则可引起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病理特点是全身各器官如肺、肝、肾、脑和脑膜、腹膜等处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粟粒大小的结核病灶,每个粟粒病灶常山几个结核结节组成,可进一步发生干酪样坏死。如细菌少量多次进入体循环,粟粒性病变先后发生,则粟粒结核病灶大小新旧各异,称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如少量细菌从肺内原发灶的毛细血管侵入血流,可能在骨、肾、脑、输卵管等器官形成个别结核病灶。如机体抵抗力较强,病灶可自愈或细菌被潜伏下来,成为以后肺外器官结核病的来源。

       ②肺粟粒性结核病:急性患者常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但有时病变也可仅局限于肺内,此系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入附近静脉(如无各静脉等)回右心、或液化物随淋巴液在静脉角再注入血液回右心,经肺动脉而播散于两肺所致。本病的形态变化及临床表现与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相同。如细菌少量多次从原发综合灶的干酪样坏死淋巴结或肺外结核灶入血,再播散于两侧肺内,则肺粱粒性结核可呈慢性经过,其病灶大小新旧各异,称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3)支气管播散:原发综合病灶的干酪样坏死扩大和液化后侵及附近的支气管,细菌经支气管播散于肺内,可形成小叶或大叶分布的干酪性肺炎。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指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因主要见于成年人故又称成人型肺结核病。其感染来源有二:一是内源性感染,即细菌从体内原有病灶(原发性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经血行播散至肺尖,形成潜伏性病灶,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灶活动而成继发性肺结核病;二是外源性感染,即细菌由外界再次侵入肺内而发病,但较少见。

  由于继发性肺结核病时机体对结核杆菌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故病变一般能局限在肺内;肺门淋巴结一般不受累;很少发生血道播散;病变性质常趋向增生,但病程较长、病情比较复杂,时好时坏导致新旧病变交替。继发性肺结核病根据其病变特点和病程经过,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1、局灶型肺结核多为继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病变。病变位于肺尖,尤以右肺尖常见,大小为 0.5~1crn,由 1个或数个增生为主的结核病灶组成,中心可有干酪样坏死。由于再感染病人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免疫力,病灶最后大多形成纤维化或纤维包裹,中心钙化。肺炎病变常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以后该处与胸壁粘连。这种继发性肺结核早期,病人多无明显症状,往往于体检时经 X线检查才被发现,X线显示肺尖部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状阴影。少数病人在抵抗力降低时,可发展为浸润型肺结核。

  2、浸润型肺结核是成人肺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也往往由此型开始发展为继发性肺结核的其它类型。细菌多在早年潜伏下来的肺尖病灶处重新繁殖,通过支气管播散所致。少数病例也可由本型开始。病变多发生在肺尖和锁骨下区,以右肺为多见,最初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病灶中央伴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病灶形状不规则,境界一般不清楚,范围较局灶型肺结核大。X线下见边缘模糊的絮状阴影,如有进展,则在锁骨下区阴影扩大,出现小片状阴影。患者以青年为主,常有低热,盗汗、疲乏、食欲不振,有的出现咯血症状。本型的转归视机体的免疫能力强弱而异,多可完全吸收或部分吸收,经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而痊愈。如病人免疫力下降或治疗不及时,渗出性病灶扩大,并出现大量干酪样坏死。液化的干酪样坏死可侵入邻近支气管并排出。然后在该处形成急性空洞。这种刚形成的空洞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洞壁薄,洞内壁附有大量干酪样坏死物质及结核杆菌。如细菌伴随坏死组织向外排出,即谓开放性肺结核病。在靠近胸膜的急性空洞也可穿破肺膜引起自发性气胸;如有液化的干酪样坏死同时进入胸腔,则发生结核性脓气胸。干酪样坏死偶而也可侵入肺的血管,引起肺或全身的栗粒性结核病。急性空洞一般较小,经适当治疗后洞壁肉芽组织增生,填满洞腔而愈合;洞腔也可塌陷,最后形成搬痕组织而愈合。空洞若经久不愈,则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质继续不断地经支气管排出,肺内发生更多的播散病灶,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的 X线表现多为锁骨下区边缘模糊的不规则阴影中出现透亮区;如空洞有肺内播散,则在肺的其它部位,尤其在空洞下部出现大小不等,境界不清的阴影。本型如能在尚未出现播散前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适当的休息,一般多在半年左右变为增生性病变,或病灶:被吸收而缩小,最后病灶完全吸收或纤维化、钙化而痊愈。浸润型肺结核还包括结核球及干酪性肺炎两种特殊类型的病变。

  (1)结核球: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由纤维组织包裹,直径在 2cm以上称结核球。多位于肺的上叶,一般为单个。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灶可恶化进展,干酪样坏死扩大、液化,纤维包膜破溃,并可与支气管连通,引起支气管播散和空洞形成。

  (2)干酪性肺炎:在机体抵抗力很弱和对结核杆菌的变态反应过强时,浸润型肺结核很快恶化,病灶扩大,形成干酪性肺炎;或由急性或慢性空洞内的干酪样坏死物质通过支气管播散所致。病变处为渗出性改变和干酪样坏死,致使肺肿大、变实、色淡黄、病灶呈多数小叶性或融合成大叶性分布。坏死发生液化排出后,可形成多数急性空洞,并可再次在肺内播散。x线检查可见有大小不等、密度不均的实变阴影。干酪性肺炎常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呼吸困难,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很差。本型目前已十分罕见。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此型多在浸润型肺结核急性空洞的基础上经久不愈发展而来。病理改变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有厚壁空洞形成;二是空洞内或其它部位的干酪样坏死液化物不断通过支气管在肺内播散,不断出现新病变,加上老病灶的增生性改变及纤维化,形成新旧不一,大小个等的病灶破坏肺组织。病变自上而下呈不规则分布,空洞壁厚可达 1cm左右,洞壁内层为干酪样坏死,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最外层为纤维组织。当病变恶化时,结核性肉芽组织坏死,坏死物不断脱落,空洞扩大,如内壁血管被侵蚀,可引起大咯血,病人可因吸入大量血液而发生窒息死亡;当病变静小时,坏死组织被机化,内壁比较干净,中层的肉芽组织也成熟,变为纤维组织,使洞壁逐渐增厚,厚壁空洞较急性薄壁空洞难愈合,但较小的厚壁空洞经适当治疗也可通过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而愈合;如空洞较大,常,由与空洞,相通的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并化。生成鳞状上皮覆盖于空洞内壁。这种保留洞腔的不完全愈合方式称开放性愈合。开放性愈合的空洞如治疗不充分,

  残存的细菌仍能潜伏下来,成为复发的原因。空洞附近每见纤维化,但越往下纤维化越轻,病变越新鲜,是为支气管播散而形成的干酪性肺炎,严重病例由于肺组织大量破坏,纤维组织广泛增生,可使肺缩小、变形。变硬,胸膜广泛增厚,胸壁粘连,成为结核性肺硬化。此时肺内血管明显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使右心负荷增加,成为肺原性心脏病。

  4、结核性胸膜炎可发生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各个时期,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病变性质为浆液纤维素性炎或增生性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与感染的菌量、机体对结核杆菌菌体蛋白发生的变态反应程度有关。按病变性质可将结核性胸膜炎分为渗出性和增生性两种。

  (1)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此型较常见,在原发性肺结核病时由肺内或肺门淋巴结病灶中的结核杆菌播散到胸膜所致,或为机体对弥散到胸膜的结核杆菌菌体蛋白发生的过敏反应。病变比较广泛,一般累及到病变肺同侧的胸膜,渗出物以浆液为主,纤维素渗出相对少,浆液渗出可导致胸腔积液,为草黄色渗出液,若伴有大量红细胞漏出,则为血性。

  (2)增生性结核性胸膜炎:是由肺膜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至胸膜所引起,以增生性病变为主,可有纤维素渗出,很少有胸腔积液。病灶局限,常位于肺尖或肺内病灶邻近的胸膜。呼吸活动时,由于渗出的纤维素牵拉两层胸膜,故患处有针刺样疼痛,咳嗽时更甚。病变最后多转为纤维化,遗留轻微的胸膜粘连;如纤维素渗出量多,吸收又不彻底,常使局部胸膜增厚、粘连。增生性胸膜炎继续发展常出现胸腔积液。

  二、肺外器官结核病

  肺外器官结核病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的结核杆菌,经血道和淋巴道播散到肺外器官,经若干年潜伏后,再繁殖并产生病变。继发性肺结核病引起的肺外结核病少见。此外,肠和皮肤也是结核病的好发部位。肺外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与肺结核病相同,多数只限于 1个器官,呈慢性经过。

  (一)肠结核病

  肠结核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肠结核病两型,前者很少见。常见于小儿,多因饮用含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而引起。其病变与肺结核的原发综合证相似,称肠原发综合征(包括肠内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大多数肠结核病是继发性的,见于活动性肺结核病伴空洞形成的病人,因咽下大量含菌痰液所致。病变好发于回盲部,因该处淋巴组织丰富,细菌易于入侵,加上此处肠内容物停留时间较长,接触细菌机会较多之故。按病变不同特点,有溃疡型和增生型之分。

  1、溃疡型:环形溃疡—肠腔狭窄;由于肠壁淋巴管分布呈环形,因而溃疡长径多与肠纵轴垂直。溃疡常有多个,边缘很不整齐,呈潜行性,溃疡底部为干酪样坏死及结核性肉芽组织,可达肌层,局部浆膜常有纤维素渗出和连接成串的灰白色粟粒状结节形成(结核性淋巴管炎)。渗出物机化后可引起局部肠粘连,溃疡愈合后因瘢痕收缩而致肠狭窄,但出血、穿孔少见。临床上除出现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外,常有腹痛、腹泻、消瘦,不完全性肠梗阻。

  2、增生型:病变特征是回盲部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和随后肠壁纤维化,致肠壁高度增厚,肠腔狭窄,病灶外粘膜可有浅溃疡和息肉,临床上常有不完全性肠梗阻,右下腹可触及包块,须与肠癌鉴别,增生型比溃疡型少见。

  (二)结核性腹膜炎

  通常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直接蔓延而来。也可为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按病变性质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

  1、干性: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而引起腹腔脏器的粘连。

  2、湿性:以大量结核性渗出为特征。

  (三)结核性脑膜炎

  多见于儿童,由原发性肺结核病灶经血道播散而成;在成人,除肺结核血道播散外,也见于肺外结核(泌尿生殖道、骨关节结核病等)的血道播散。病变以脑底部(如脑桥、脚间池、视神经交叉等处)的软脑膜和蛛网膜以及蛛网膜下腔为最严重。可见蛛网膜混浊、增俘,蛛网膜下腔积聚的大量渗出物为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呈灰黄色、混浊而粘稠(病变部还可见细小的灰白色结核结节,或有淡黄色干酪样坏死物。当渗出物压迫、损害局部脑神经(如视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时则引起相应的颅神经损害症状。渗出物机化后可使蛛网膜、腔阻塞,影响脑脊液循环,尤其是第四脑室正中孔与外侧孔阻塞,可引起脑积水。脑积水的小儿,脑室扩张。脑实质因受压而萎缩,故出现痴呆症状,脑皮质因受炎症波及而出现脑水肿,加上脑脊液循环障碍,因而颅内压升高可引起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淋巴细胞增多,糖和氯化物减少,并可查见结核杆菌。

  (四)肾结核病

  泌尿系统结核多由肾结核开始,常为单侧性,主要由原发性肺结核血道播散而来,其次为骨、关节、淋巴结、肠管的结核病灶血道播散的结果。病变大多开始于皮质与髓质交界处或在乳头体处,由初期的结核性肉芽肿形成而发展为干酪样坏死,一方面向皮质扩展,另方面坏死物破入肾盂,形成空洞。随着干酪样坏死病变扩大,肾内可形成多数空洞,空洞内壁附着灰白色或灰黄色干酪样坏死物,严重时整个肾组织遭广泛破坏,仅剩包膜及包膜下少量肾组织。由于干酪样坏死被液化,尿液中多有大量结核杆菌,致使输尿管,膀胱相继受累,也可逆行至对侧输尿管和肾,临床上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受刺激的症状,因输尿管粘膜损坏,纤维组织增生,可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因肾实质皿管破坏而有血尿;大量干酪样坏死物排出时可形成“脓尿”。结核病变影响到肾周围组织时则有腰胀、腰痛。

  (五)生殖系统结核病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主要发生在附睾,细菌多由泌尿系统结核直接蔓延而来。附睾肿大变硬,常与阴囊壁粘连,可见干酪样坏死,坏死物液化后可破出阴囊皮肤,形成窦道。女性主要发生在输卵管,多山肺结核病灶内的细菌通过血迫播散而成;少数来自腹膜结核,为女性不孕症的原因之一。子宫内膜及卵巢结核则常由输卵管结核蔓延的结果。

  (六)骨与关节结核病

  1、骨结核以脊椎骨,长骨骨骺,指骨最多见。儿童和青年因骨组织处于生个长发育时期血供丰富,受结核杆菌的血源件感染机会较多。病变常起始于松质骨及骨髓,再扩大。按病变性质分为两型:

  (1)干酪样坏死型以骨质破坏占优势,多形成死骨,坏死物液化后可在骨旁出现结核性“脓肿”,由于这种“脓肿”实际上是干酪样坏死,没有红、痛、热,故称冷脓肿。(2)增生型主要形成结核性肉芽组织,较上型少见。脊椎骨的结核病变起自椎体,常侵犯下段胸袱凡腰惟,发生干酪样坏死后病变继续破坏邻近椎间盘,再向上往下扩展至其它椎体(椎体常因坏死、软化而塌陷,造成脊柱后凸畸形(驼背),进而可压迫脊髓,引起截瘫。脊椎骨的“冷脓忡”大量出现时,可沿脊柱周围软组织往下流注,在远隔部位出现结核性脓肿。

  2、关节结核多继发于骨结核,由骨再累及附近关节软骨和滑膜。病变软骨破坏,滑膜有结核性肉芽组织增生和纤维素渗出。炎症波及周围软组织可使关节明显肿胀。当干酪样坏死穿破软组织及皮肤时,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病变愈复时,由于上关节软骨纤维组织增生,并充填关节腔,致使关节强直。

上一篇:伤寒 下一篇: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