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是医学名词,是医学术语“液体治疗”的通俗说法,即液体(如葡萄糖水、生理盐水、电解质、胶体、血液、酸性或碱性液体等等)通过输液器具或口服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治疗方法。
口服补液,顾名思义,通过口服的方式向人体输送液体。目前,基层医疗市场迎来一股口服补液疗法风潮,越来越多的药品生产厂家都在大力推广,那么口服补液疗法,是厂家炒作还是确有依据?
基层限输后,该如何补液?
在基层医疗机构,小儿是基层医生接诊的一大群体。有医友就问了,基层小患者多,而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不让我们输液,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早在1993年发布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就告诉了我们答案,方案中提出应该大力推广口服补液,尤其在农村。对于重症难治性腹泻患儿常伴有复杂性脱水,基层治疗有困难,需转往上级医院治疗。2008年有文献指出,97%腹泻脱水可以口服补液治疗,仅3%需静脉补液。
而在我国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口服补液尤其是在基层尚未得到全面推广,使用率低。口服补液其实并不是新兴输液方式,在静脉输液没有发明之前,医生都是通过口服的方式为病人调整体液。静脉滴注兴起后,口服输液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中药汤剂用了几千年,很多时候都会起到口服补液的作用。口服补液,能补充水、钠、钾、葡萄糖,是一种有效且性价比高的治疗方式。
口服补液,基层医生要注意这些
1. 对于输液疗法,大家很熟悉,但是对于口服补液,有些医友却不那么清楚。其实,这两者都是液体疗法的给液途径。
2. 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那么,如何判断脱水程度和性质呢?
3. 基层常见病的口服补液用药方案举例
病例一患儿女,3岁,12kg,因腹痛、腹泻半天就诊。发病后患儿解蛋花样便4次,无呕吐。体格检查:体温37.6℃,精神略差,皮肤弹性可,眼窝无凹陷,哭有泪,唇粘膜无干燥,心肺查体阴性,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活跃,四肢皮温正常。
初步诊断:病毒性肠炎无脱水
用药方案:葡萄糖电解质1条+蒙脱石散1袋(bid),联合苦木注射液(肌注)
治疗结果:给药一次后,孩子症状缓解,两天后痊愈
病例二
患儿男,6岁,20kg,因鼻塞流涕2天,发热1小时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8℃,精神略差,唇粘膜微干燥,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查体阴性。
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用药方案:葡萄糖电解质1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6ml,联合苦木注射液(肌注)
治疗结果:给药两次后,孩子症状缓解,两天后痊愈
病例三
患儿男,3岁,体重15kg,因腹痛腹泻4小时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7℃,脉搏:115次/分,呼吸23次/分,精神略差,皮肤弹性可,眼窝无凹陷,哭有泪,唇粘膜无干燥,心肺查体阴性,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活跃,四肢皮温正常。
初步诊断:急性细菌性肠炎无脱
用药方案:葡萄糖电解质1条,头孢克肟颗粒30mg bid
注:
(1)临床上大部分腹泻患儿不需要静脉输液。曾有文献报道,现今我国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大约90%是属于轻~中度脱水,最适宜采用ORS口服补液治疗,ORS对高渗、低渗及等渗脱水均适用,因为在轻~中度脱水时肾功能正常,可自行调节张力。
(2)重度脱水者常有休克表现,应在口服补液同时转上级医院。
(3)可以选择市面上新出的口服补液溶液,更安全,口感好,服用方便,小患者易接受。
口服补液,不打针,不吊瓶,好疗效。在严控静脉输液的大环境下,通过口服补液的方式补充电解质来调整体液平衡那就显得非常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