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2 | 回复: 2

发表于: 2013-3-28 19:04:17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指近端肠段及其肠系膜套入远端肠腔,导致肠梗阻的一种婴幼儿常见急腹症,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小儿肠套叠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顾名思义,肠套叠即一部分肠管套入另一段肠管中,其命名原则是将近端套入部肠段的名字放在前面,随之以远端套鞘部肠段的名字,例如回结型即回肠套入结肠内,80%以上的肠套叠为回结型,其他依次为回回型,盲结型,结结型,空空型,由于近端肠管的肠系膜亦套入远端肠腔,系膜血管受压致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水肿,如不马上复位,可因随之发生的动脉血供不足致肠坏死,若不及时诊治,患儿最终将死于脓毒血症。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肠套叠    90%的肠套叠属于原发性,套入肠段及周围组织无显著器质性病变,肠套叠可有一个起始点,随着肠蠕动,其近端的肠管套入远端的肠腔中,几乎每个病人术中均可发现位于套入肠段头部的肠壁淋巴结肿大,肠套叠一般好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后,50%以上与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有关,这也解释了eyer集合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而肿大的eyer集合淋巴结凸入肠腔可能正是激发肠套叠的诱因。     2.继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起始点有明确病理异常的占2%~12%,包括:美克尔憩室,阑尾,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导致的黏膜下出血,非霍奇金淋巴瘤,异物,异位胰腺或胃黏液,肠重复畸形等,其中美克尔憩室最为常见,患儿发病年龄越大,存在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能越大。    囊性纤维化病人易发生肠套叠,且可能反复发作,故需多次复位,其可能原因为肠道分泌液浓缩以及粪石形成,多见于9~12岁儿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