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ajufeng
发表于: 2013-3-23 09:07:15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我们在基层儿科临床工作中就诊率较高的疾病,发热是其中主要的症状之一。当小儿出现发热时,家属表现的心情非常急噪,而且强烈要求医生注射退热针剂,甚至有些人还要求使用高档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国外称这种现象为“发热恐惧症”。在农村甚至许多乡村医生也同样有这种表现。因此,统一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认识很有必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热的机制与目的。发热是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微生物的攻击时,即产生发热效应。发热的基本原理是内原性致热源,使机体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使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内分泌 体液因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肌肉阵缩,产热增加,另一方面通过植物神经的调节使皮肤末端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以上机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逐渐上升,直至在新的调定点达到平衡。发热作为临床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其目的是机体作为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或病毒的复制,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同时,有研究证明发热能够刺激人体内各种免疫功能的增强。故此,发热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利的。                     
       小儿由于机体调节能力差,对感染敏感,更容易发热。而且发热时往往较高。但同时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也较强,往往体温39 ℃多时还玩耍正常。即使小儿发热时使用退热药,体温也不易降至正常。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一般情况下,退热治疗只适合于高热的幼儿,肛温≥39℃
因此,我们要建立以下几点认识和避免一些误区。 
    (1)很多人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受凉引起的,小儿发热时给予过多的衣服,盖很厚的被子,禁闭窗户。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相反使机体处于恶劣的环境,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应该给孩子适宜的衣服,保持室内通风,使空气新鲜,鼓励孩子多喝开水。
    (2)认为注射退热针剂要好的快。实际上目前使用的退热针剂主要是吡唑酮类,如安乃近 复方氨基比林,这类药物的副作用大,可引起虚脱,粒细胞减少。甚至可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类药物已在2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给儿童的最安全有效的首选退热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其特点是退热迅速 作用时间长。近年来有学者主张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因为发热的基本原理是内生热源,内生热源可产生各种炎性介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
       (3)认为静脉输入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退热效果好。上呼吸道感染85%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静脉输入抗生素并无直接退热作用,对病因也没有任何治疗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滥用抗生素,给细菌的耐药创造了机会。肾上皮质激素虽然可以退热,但它属于一种机体免疫抑制剂,在病理上并不能阻断病情的发展,在临床上掩盖病情的表现,从而可以加重病情,却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4)慎用物理降温法。传统上辅助治疗高热时使用冷水 温水或酒精搽浴。但现在研究发现,这种做法违反了生理的发热机制,因为暴露身体或用水或酒精搽浴会引起身体颤抖,使内脏血管紧急收缩而加重病情及机体的不适。另外,酒精搽浴由于小儿皮肤娇嫩,还可以经皮肤吸收引起酒精中毒的危险。
求知
发表于: 2013-3-23 12:15: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gsoshan
发表于: 2013-3-23 12:40:4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HELLO
发表于: 2013-3-23 13:30: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