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ajufeng
发表于: 2013-1-29 08:23:30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本征是指小儿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后不久产生一组与“脾虚证”相似,或以“脾虚证”为主的综合证候群。由孟仲法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先提出来,发病率较高,约占门诊就诊患儿的5%--10%,以6岁以内,尤其是婴幼儿最多见。本征病程较长,一般在3个月以上,其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尤其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本征最重要因素。临床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分为肺热脾虚、湿热蕴结、痰浊阻肺、肺脾气虚等
1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凡存在下列第⑴条,又有⑵、⑶条中症状和体征各三项(包括三项)以上者,并有实验室检查中两项阳性所见者,即可确诊为本病。
⑴有一次或多次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或伴有发热病史,在感染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后,仍存在“脾虚证”的症状和体征者。
⑵常见症状:厌食、乏力、多汗、口渴、大便失常(包括便溏或干硬、便秘、便次增多)、睡眠不良、磨牙、腹痛。
⑶常见体征:消瘦(身高、体重落后于年龄),面色呈苍白、萎黄、少华、有花斑,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肺脏有病理性呼吸音,心脏有收缩期杂音,舌质淡,舌苔花剥、光红、白腻或黄腻。
⑷实验室检查: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细胞增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A降低,头发微量元素测定有锌、铁、铜、钴、镍、钙偏低和铅偏高。
2 辨证论治
(1)肺热脾虚
症状:咳嗽痰粘或干咳无痰,口渴欲饮,声音嘶哑,咽部红赤,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舌质淡,舌尖红,苔黄。
病机:本证多见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经大量应用抗生素、抗结核药治疗,感染得到控制后,脾失健运,邪热郁肺而成肺热脾虚证。
治法:清热润肺,健脾益气。
方药:桑菊饮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湿热蕴结
症状:午后发热,身热不扬,口臭涎多或口渴,身疲困重,纳呆脘闷,恶心欲呕,咽喉红肿,手足心热,夜间烦躁,睡眠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
病机:本证多见于素体阳盛或体质壮实者,多因恣食肥甘厚味或饮食过饱,脾胃损伤,积滞内停,运化失健,酿湿生热,加之感受外邪,从阳化热,内侵肺脾而成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化湿,运脾消食。
方药:温胆汤加减。
(3)痰浊阻肺
症状:咳嗽,咯吐痰涎,清稀量多,脘腹胀闷,不思饮食,精神疲乏,肢体困倦,面色萎黄,恶心欲呕,或腹痛溏泄,或面浮肢肿,舌质淡,苔白腻。
病机:本证多见于素体虚寒者,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泛于肺而成痰浊阻肺证。
治法:宣肺化痰,健脾化湿。
方药:七味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
(4)肺脾气虚
症状: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咳而无力,痰白清稀,喜温畏寒,体虚多汗,食少纳呆,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苔白,脉细无力。
病机:本证多见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病情稳定后,由于咳喘剧烈,肺气耗伤,脾失健运而成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加黄芪、沙参、玉竹、茯苓、白术等加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