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oon
发表于: 2013-11-6 09:20:0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药酒的制作方法,古人早有论述,《黄帝内经》中已有专述药酒疗法的“汤液醪醴论”篇,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酒法。此外,历代的中医药文献还记载了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酿制法等药酒的制作方法。

冷浸法  是浸渍法之一,就是直接用白酒浸渍药材。系将药材切片洗净、沥千,或打成粗粉.置于带盖的陶、瓷罐或能够密闭、洁净的大口玻璃瓶等非金属的容器中。按配方药物与白酒用量以1:5~10比例浸入,密封放置于阴凉避光处。浸泡期间应经常摇动容器或搅动药材.一般每天摇荡1~2次.浸渍7天后,可改为每周1次振荡搅拌.浸泡14~30天.酒色浓郁.即可取上清液,静置至少14天以上,滤清.贮入瓶中以供饮用。如果浸酒的药量较多,一次浸取不完全,其药渣可加酒多次浸泡。最后的药渣可以通过压榨,提取压榨液与上清液合并,过滤即成。

冷浸法最为简单,比较常用,尤其适合家庭配制药酒。若将砂糖用等量白酒温热溶解、过滤,将所制药酒液汁与上述糖液(或蜂蜜)混合搅匀、矫味,所得的药酒其味更加甘美。

热浸法  又称煮酒法,是一种古老的药酒制作方法。即将配方中药材切碎或粉碎后.与基质酒同煮一定时间,然后放冷贝rl=存。也可采用隔水煮酒的间接加热法.即将药物切制后.置于适宜的容器内.按配方加入适量的基质酒,密闭容器。然后放在更大的盛水锅中.隔水加热至沸后即取下,换注到另一个容器内,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一般静置30天以上)。每天搅拌1~2次,然后取上清液.滤过.药渣压榨后取余液.与前上清液合并,静置沉淀,过滤即得。

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一些成分容易浸出。但煮酒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

冷浸法、热浸法均属浸渍法,使用时应当根据药材性能分别选用。凡药材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单味中药材或药味数不多的及挥发性较强的药料,可用冷浸法;如果药料众多、基质酒酒量有限,用冷浸法.其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则者,应当选用热浸法。

渗漉法  渗漉法是将药材粗末装入渗漉筒中,基质酒缓缓自渗漉筒t:部加入。渗过药材粗末.收集从下端渗出口流出渗漉液.由此浸提出药酒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但处方中如需加糖或炼蜜矫味者.应加至渗漉完毕后的药液中,搅拌密闭.静置适当时间.滤过.即得。其中所用的渗漉筒是一种上面敞口,下有出液口的圆锥体或圆筒体状装置。该法所浸出的效果优于浸渍法.成分提取也较完全。

使用渗漉法时.药材加T成粗末,不可过细。装药末时,不能过紧或过松;渗漉筒中药粉以装至容积的70%为宜,其上部不可装满,需留有一定的空间。一般渗漉液达到所需量的3/4时,便可停止渗漉.取药渣进行压榨,然后将压榨液与渗漉液合并静置.滤取f:清液即得。渗漉法浸提药酒适用于药酒数量较大的批量生产。

酿制法  加药酿制药酒法历史悠久。是以米(糯米、粳米、籼米或玉米、粟米、黍米)、酒曲(大曲、小曲、红曲)、中药材加水,直接发酵成药酒。如果在家中酿制药洒。可备好米(糯米为佳)、酒曲和药材.米以水浸泡.令吸足水.蒸煮熟透,淋水冷却至30℃.然后再加入事先已加T.好的药材、酒曲.拌匀后置缸内糖化发酵。发酵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当温度,如温度升高。可搅拌以降低和控制温度.并可排出积聚的二氧化碳,供给酵母新鲜空气,促进酵母繁殖。7~1 4天发酵即可完成,然后经压榨、过滤取澄清酒液.酒液盛人存时1:容器后.应隔水加热,以杀灭酵母及杂菌,便于贮存。

古人采用此法酿制药酒时。有的先将药酒中的药材加水煎熬。过滤去渣取药液,候冷渍曲,待发后再加入蒸好的饭发酵成酒。加药酿制药酒法.一般可制备低度药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