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管理员
发表于: 2012-4-26 10:05:14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个好的儿科医生首先必须得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这样显得很是自信。
    如果一个医生技术一流,但服务态度一般,甚至很差;
    另一个其他方面都很好,但医疗技术很差,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想大家选择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作为家属来讲,解除患儿的病痛,也就是治好孩子的病是主要的。这是前来就医的前提。
    但是如何提高个人的医疗技术呢?我的体会是勤奋,反复地训练。所以除了辛勤工作外,没有什么窍门。
    我的个人经历体会是
    1 做好沟通。也就是化更多的时间看病人,我是新生儿医生,就是经常的看看小baby,这样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另外就是与家属良好的沟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个患儿,入院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家属一直强调患儿是足月产的,到预产期了。但是临床上胎龄评分在36-37周左右,就将家属私底下讲明,医生以治疗为主,不介入太多的私人问题。家属理解,说明患儿提早1月进行选择性的剖腹产,按早产儿、剖腹产后综合症,给予气管内滴入S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痊愈出院。另外一个病例患儿9天,入院时有严重的酸中毒,临床支持有机酸血症,家属坚持第一胎第一产,与家属沟通后,讲明病情,家属告知此患儿为第三胎,老大在9月时因肺炎(当地医院诊断)死亡,老二在生后12天,出现呼吸困难,当地诊断新生儿败血症,1天后死亡。立即与家属讲明,患儿可能为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立即行尿检,确诊为丙酸血症。该患儿在入院1天后死亡,并告知家属原则上做好不再生孩子的准备。
    倾听很重要,要善于倾听患儿家属讲话。家属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掌握的是第一手的临床资料。千万不可先入为主。多听听,有些问题,可从“听”中分析出来。
与患儿的家属多沟通,不是在入院时告知书一签就完事,常常与家属聊一些与病情有关的,甚至更远的事情。普通病例多有我的住院医师来完成,我们规定每周1、3、5 下午与家属讲病情的时间;如果重症病例和疑难病例,我会与家属亲自讲明。病情有变化时,立即电话告知。许多的医疗纠纷起因就是沟通欠妥。比如,对于一个死亡的患儿,一定逃安慰患儿的父母亲,比如讲,你们还有机会,孩年轻,养好身体,做好产前的体检,生一个健康的孩子等,而不是告知患儿死了,你们自己处理还是由太平间处理。我们常常告知的是:孩子已经不行了,你们见到后,不管是谁,都会很难过,还是由太平间的人来处理吧,调整好心情和身体,在生一个健康的。绝大多数的家属可以接受的。
    我的出院患儿家属好多都有我的联系方式,包括我的门诊病人。让他们感觉我们与父母一样关心的是患儿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不是看中他们兜里的钱。
    2 及时的更新知识(不单是书本上的)。当医学生的时候,会觉得老师讲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到了临床你会发现完全不一样。临床碰到的问题千变万化,而医学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自己要学会自己去判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你就得多看书,了解别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就像呼吸机的应用,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学习呼吸机,常常晚上加班,看呼吸机的书籍,有上呼吸机的患儿,就看着,如何调节,如何应用,从最基本的入手,直到熟练和精通。呼吸机是实践性很强的实践学,书本上仅仅给出了一个轮廓,每一个病人,甚至同一个病人的不同阶段的呼吸参数和方法都不一样的。近年来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逐渐过渡到儿科,新生儿的领域中。目前我们科的呼吸机的应用抢救成功率在90%,没有大的合并症的话,成活率很高的。在应用呼吸机我的体会是:1 呼吸机不是一个抢救措施,单单理解为抢救时应用,太狭隘了,是一个治疗措施。比如重症感染的患儿在没有累及呼吸的时候,我们就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否则一旦出现呼吸衰竭,抢救的成功率就很低的。2 理解呼吸机的基本知识,所有的呼吸机是正压通气,我们的自主呼吸是负压通气。这样就明白,呼吸机是双刃剑,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在应用呼吸机的时候,血气分析结果绝不是金标准:在我感觉首先来一个没有呼吸的病人首先的是抢救,给予ABCDE等抢救,而不是检查血气,血气的检测结果常常是在给予插管和呼吸机治疗的结果;另外不能追求良好的血气分析结果,因为目前已经提出适度的二氧化碳潴留是有好处的。比如一个患儿需要600ML的分钟通气量,是按潮气量300,呼吸频率20,还是按潮气量200,呼吸频率300,两个是完全不同的。具体问题还是按临床来定。
    要想及时更新知识,英文的学习尤为重要。虽然学习英语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但是只要坚持总是有所收获的。
    3 不要依赖检查结果。临床是第一位的。不要老看CT、血液报告等检查结果,而应多问,从病人那儿得到第一手信息,并且还得告诉年轻医生,这些检查结果有时是不正确的,对病人的最后判断必须符合病人的临床。曾经有这样一个病人,入院时患儿面部发绀,立即给予吸氧处理,结果发现血氧饱和度很好,其实患儿是面部挤压伤,俗称包公脸。但是患儿不缺氧,没有必要吸氧,但是头颅CT一定要做,因为面部挤压伤的患儿容易合并颅内出血,给患儿行头颅CT检查发现患儿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量中等,给予腰穿放液,鞘内注射等处理,同时交代家属,出院后每周测头围,及早发现脑积水。1月后复诊未见异常。
    还有这样一个病人,早产儿,很珍贵,胎膜早破1周后,生产。生后6天出现皮肤发灰,进奶差,有呼吸暂停现象,血象、血CRP均未见异常,但是临床征象支持感染,立即给予美洛培南,支持疗法,3天后复检血象,明显的感染血象,中性比例高达90%,血小板减少,5天后病情加重,给予呼吸机支持通气,同时考虑合并真菌感染的机会很大,加用氟康唑,5天后病情好转。12天后出院。出院2周后复检,血象恢复正常。有时候不能等到实验室结果出来再处理,那样会耽误病情的。所有的实验室结果必须符合临床,否则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你的诊断出问题,二是实验室结果又误差。
    成为合格的新生儿医生,不是自己评定的,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快乐仍会伴随我们的。尽管现在医患矛盾重重,我们尽心尽责的做好自己工作,绝大部分的家属仍是理解的,我相信哪怕我们医生自己努力一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点体会,希望与同事们共勉!!!
gaofy
发表于: 2012-4-26 16:32:21 | 只看该作者

tonggan
wenq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4-26 16:45:3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夏日柠檬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4-27 08:35:0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