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对于慢性肾脏病(CKD)和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至少1种降压药物可显著改善血压(BP)控制,并且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减少相关。
西班牙维哥大学的生物工程与时间生物学实验室的Ramón C. Hermida博士与其同事将该项研究成果10月24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据研究人员介绍,先前已经记录到夜间服用降血压药物的有益作用,但潜在 [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减少与夜间服用降血压药物相关性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目前的前瞻性研究是为了调查,对于并发CKD的高血压患者,与醒来时服用降压药相比,睡前服用降压药是否可更好地控制血压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该项研究纳入661例CKD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在醒着时或至少睡前1小时服用所有处方的降压药。至少每年一次和/或治疗作任何调整后的3个月做48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测量复合心血管事件的指标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血运重建术、心脏衰竭、下肢动脉闭塞、视网膜动脉闭塞和中风。研究人员控制了他们的性别、年龄和糖尿病的结果。
术后随访中位数为5.4年;在随访期间,与醒时服用所有药物的患者相比,在睡前服用至少1种降压药患者的CVD风险为1/3(调整后的危险比[HR] ,0.31;95%的可信区间[CI],0.21 - 0.46,
<0.001)。
当复合CVD只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时,记录到类似的睡前给药风险显著减少(调整后HR,0.28;95%CI,0.13 - 0.61;
<0.001)。
睡前服用他们药物的患者睡觉时的平均血压显著降低,更高比例的这些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控制(56%vs 45%;
= 0.003)。
研究人员估计,在随访期间,睡眠时平均收缩压每减少5mmHg,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减少14%(
<0.001)。
Hermida博士和其同事,睡前治疗是实现治疗目标最具成本效益和最简单的的策略,治疗目标包括充足的睡眠时BP减少,保持或重新建立正常的24小时血压浸渍模式。
作者认为,夜间治疗的益处可能的解释为可能与夜间治疗对尿白蛋白排泄水平的影响。他们指出,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在睡前而不是早晨缬沙坦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显着减少。此外,这种减少独立于BP 24小时的变化,但与睡眠时BP下降相关。
该项研究没有商业支持。作者和撰写社论者宣告没有相关财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