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oon
发表于: 2013-6-19 14:32:33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ANG="ZH-CN">大豆蛋白、牛奶大豆、鸡蛋蛋白等,在中性的水溶液中都带着负电。如果溶液的pHANG="ZH-CN">值升高,即氢氧根离子增加,蛋白质就会带上更多负电,互相排斥的趋势更强,蛋白质也就会分散得更加稳定。反之,如果溶液的pHANG="ZH-CN">值降低,氢离子增加,就会中和蛋白分子上的负电,从而减少它们的互相排斥。当pHANG="ZH-CN">值降到某个特定的点,氢离子把蛋白分子带的电荷全都中和了,蛋白分子完全不再互相排斥,反而聚到一起,越聚越大,最后就从溶液中沉淀出来了。

ANG="ZH-CN">这种现象导致了一类传说中的“食物相克”。比如说,牛奶与果汁混合,牛奶蛋白就会沉淀析出,有人就担心吃了不消化甚至结石。其实这种沉淀只能降低消化速度,最后还是会被胃肠里的蛋白酶慢慢成氨基酸,同样会被吸收。实际上,奶酪就是这么做出来的,酸奶变成半固体,也是这种蛋白被酸“变性”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