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ajufeng
发表于: 2011-2-23 08:18:03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近关于儿童退热药“尼美舒利颗粒”的安全性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

事起于2010年11月26日一则关于“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的报道称:儿童使用“尼美舒退热时,会对中枢神经及肝脏造成损伤,在最近的六年里,已经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有数起死亡案例。于是,社会上对“尼美舒利”的安全性质疑声乍起。然而,今年2月17日,“尼美舒利”国内主要生产厂海南康芝药业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关于药品尼美舒利的报道,是“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赞助商(强生集团)出于商业目的,针对‘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康芝药业生产)的恶意攻击。日前,又有报道:国家药监局和相关专家认为,该药本身安全性目前暂无问题,但在销售和使用中,因缺乏监管、滥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和致死风险增大。

那么。透过这次“尼美舒利”风波,我们对药品使用安全性应该关注什么?

1、“尼美舒利”的安全性问题确实存在。“尼美舒利” 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自默沙东公司2004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以来,使用NSAIDs类药物的安全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热切关注的问题。2004年第二期《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也有一篇题为《尼美舒利与肝损害》的报道,当时就对“尼美舒利”安全性问题提出过警示。在“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上,关于“尼美舒利在中国上市的6年里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应该是客观的。

2、“尼美舒利” 安全性“目前暂无问题”的表述不准确。基于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自然属性而言,对“尼美舒利” 安全性表述为“目前暂无问题”是可以的。“是药三分毒”,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往往与药品的正确选用、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使用疗程相关。但问题是,一般老百姓在药店自购药品,是很难获得这些合理用药信息的。现在很少医院使用“尼美舒利颗粒”给儿童退热,因为医院药对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关注,一般会选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物。譬如,儿童退热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为什么会有“尼美舒利安全性目前暂无问题”的表述呢?这是根据我们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信息得出的结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途径太单一,90%都是来源于医疗机构,患者自购药品使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很少有报告。恰恰现在医院很少使用“尼美舒利颗粒”给儿童退热。去年“曲美”( 盐酸西布曲明胶囊)由于迟来的警告,撤市晚于国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被指“监管不力”,也是这个原因。

3、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处方药销售和使用中“缺乏监管”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04年就开始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但是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尼美舒利颗粒”是处方药,必须应该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用药。但是,现在市面上都在开架销售,这无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国目前对处方药的销售实行单轨和双轨制双重管理模式,规定除特殊药品、注射剂以及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抗菌药外,其他的处方药既可以凭医师处方购买,也可以在药师的指导下进行购买。而一些药店在药品销售利益的驱动,对处方药在销售上并没有进行限制,完全与非处方药一样自由销售;加上一些零售药店根本不具备给病人提供药学服务的条件。这对于全民医疗保健知识还不普及,医药知识相对贫乏的国民而言,自购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问题确实令人堪忧。

    所以,医药市场的规范管理,医药知识的普及教育,是当务之急。
yijianhanme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2-23 19:30: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心手相连
发表于: 2011-2-23 20:23:19 | 只看该作者

密切关注。。。。
baobeibaobe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2-23 21:33: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ezhoush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2-23 21:42: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gaofy
发表于: 2011-3-12 10:33:52 | 只看该作者

guanzh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