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来源:黑龙江晨报
土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重大隐患,即生命安全受到挑战,职业病高发,病死率大幅上升,死亡的年龄普遍提前至45岁左右。
与此同时,由于相应救治机制的缺失,应对不当随时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性事件,不能不警惕。
多地惊现“癌症村”
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基础科研部主任张建新说,他们调查了7万人25年的健康记录后发现,从1965年到2005年,骨癌、骨痛病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在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株洲,当地群众血、尿中镉含量是正常人的2至5倍。
内蒙古河套地区因土地污染地下水质量较差,也造成砷中毒、氟中毒等地方病较为严重的情况。
巴彦淖尔盟五原县杨家疙瘩村村民刘喜向说,嫁过来的媳妇三年后就出现砷中毒病症,村里的光棍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董家营到托克托县永圣域乡一带是氟中毒的重点区域,很多村民牙齿发黑、疏松,骨质疏松。
辽宁省锦州葫芦岛一带,土地主要受锌厂污染影响,污染元素以镉、铅、锌为主。这里得癌症的人群比较多,年轻人死得多。
“我们都习惯了污染”
在内蒙古、辽宁、湖南三地土地污染带职业病高发地区可以发现,当地政府多对发病情况知之甚少,即使知道也表现“漠然”。发病群众对此也习以为常,反映多次后再无下文后就开始过一天算一天。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杨家疙瘩村村民杨三民说,尽管担忧重金属污染,但是不知道污染到底有多大害处。
46岁的辽宁省葫芦岛锌厂职工高秀峰今年2月2日死于肝癌。他的妻子刘凤霞说,“对于锌厂的污染,我们已经习惯了,日本发生核辐射时,咱们一点儿都不怕,这儿的辐射可比日本厉害多了。”
当地的稻池村有5000多人口,1万亩土地,受锌厂影响的土地有4500亩。土地污染最严重时,玉米不结棒,减收甚至绝收,得癌症或支气管疾病的人也增多。2010年,锌厂拨付9.1万元作为经济补偿,今年决定拨付10.5万元补偿经费。
“土地污染带”政府需防控
据了解,除了云南、广西,还有湖南、四川、贵州等重金属主产区,很多矿区周围都已经形成了日渐扩散的重金属污染土地。
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同样,如果这些粮食流入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土地污染带职业病、重症疾病正呈高发和扩大态势,面临着极其艰巨的防控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王喜宽忧虑地说,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很重视土地污染的调查,但由于不是“显而易见”的大问题,调查结果很难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蒋秋桃说,土壤质量的保护工作需要大量投资和技术攻关,比如需要政府加大投资进行浩大的改水工程和搬迁工程。
蒋秋桃同时称,政府还要进行相应的医学攻关,加大对已有砷、氟、碘中毒区病人的治疗力度,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摘自《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