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因素为小儿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元阳不振,其次是生后调养不当,感受寒邪,故本病在北方寒冷季节发病率高。 新生儿阳气未充,阴气未长,若先天不足者出生后遇气候寒冷,护理不当,致使寒邪伤于肌表,寒为阴邪,直中脏腑,伤及脾肾之阳,阳虚不能温煦肌肤四肢。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气血运行失常,则患处肌肤肿硬,颜色紫暗,唇及肢端发青。肌肤不温,冷硬而肿。 西医学则认为本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随着环境温度波动,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分布较多,易于散热,熔点高,体温低时易凝固,新生儿产热主要靠棕色脂肪,并需要氧的参与,当缺氧、寒冷,酸中毒等因素存在时,产热过程极易受抑制,早产儿此种脂肪储存不足。 新生儿解剖生理特点,是引起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基础。此外,寒冷、摄入不足、感染、窒息及酸中毒等是引起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