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7 | 回复: 10

gsoshan
发表于: 2013-7-11 05:52:46 |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及胃小弯切迹低于正常位置,其临床表现类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胃缓”等范畴,分型治疗有良好效果。

  脾虚气陷:症见素体体弱,脘腹坠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纳差食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 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缓。治宜补气升陷,健脾和胃,方选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补中益气丸等。

  阳虚饮停:症见脘腹坠胀不舒,食后甚,喜暖喜按,心下悸动,胃内振水声或水走肠间辘辘有声,或呕恶清水痰涎,或兼头晕目眩、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治宜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选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生姜5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成药有胃苓丸等。

  肝胃不和:症见胃脘痞胀疼痛,甚则连及两胁,呃逆、嗳气频频,食后尤甚,善太息,或嘈杂噫酸,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治宜疏肝和胃,调畅气机,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胃苏颗粒、逍遥丸、气滞胃痛冲剂等。

  胃阴不足:症见胃脘痞满灼热,隐隐作坠疼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烦渴喜饮,呕恶纳呆,体质偏瘦,大便偏干,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胃阴,和胃降逆,方选益胃汤合一贯煎加减: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黄12克,玉竹10克,枸杞12克,当归10克,陈皮6克,竹茹10克,甘草6克。成药有阴虚胃痛冲剂等。

  胃络瘀阻:多见于病程较长或慢性病伴胃下垂者。其症胸膈痞满,脘腹坠胀疼痛,痛如针刺,固定不移,食后或入夜尤甚,但按之濡软,形瘦,面色晦暗,或有呕血、黑便,舌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疏肝养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6克,赤芍10克,柴胡3克,桔梗6克,川芎6克,蒲黄(包煎)10克。成药有血府逐瘀胶囊等。(尚学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