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ajufeng
发表于: 2013-1-24 09:01:37 |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美国学者发表了一篇综述,认为目前没有有力证据支持对健康儿童广泛开展血压筛查,依据临床背景有目的地识别血压升高的临床病例可能是值得提倡的。论文2013年1月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JAMA Pediatr)。

    作者认为,对儿童血压升高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可能降低成年CVD、早期不良血管事件及高血压的危险。由于筛查益处在短期内不会显现,而弊端(如焦虑等)及费用却会立刻出现,作者建议按照美国预防服务特别工作组(USPSTF)指南,不推荐进行广泛的儿童血压筛查,但该建议仍缺乏明确证据。此外,应在衡量儿童及父母可能获得的利弊之后再做出是否筛查的决定,目前证据的缺乏可能导致过度治疗。

  今后,需要研究绝对CVD危险与儿童血压的关系,简化血压升高的识别方法,评估在儿童期开始治疗的长期利弊及费用,并比较广泛筛查与有目的地筛查的潜在利弊及花费等。

  ■ 同期述评

  儿童常规血压筛查是否必要?

  美国卡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儿科 丹尼尔斯(Daniels) 吉丁(Gidding)

  1977年,美国国立心、肺、血管研究所(NHLBI)推荐,从3岁开始,对儿童进行常规血压测量。上述论文作者评估的证据中有许多与NHLBI相同,但该文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作者采用USPSTF的方法评估筛查的用处,但是由于1972-2012年间,高血压的治疗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USPSTF的证据模式使得这些问题无法回答,我们需要40年或更长时间的队列或临床研究。此外,这一方法忽视了CVD危险因素聚集的重要性,以及大量关于慢性高血压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主动脉缩窄等疾病患者恶性影响的证据。

  在上述研究中,作者使用单一血压测量,评估其作为未来心脏疾病预测指标的作用,而NHLBI专家组则采用反复血压测量,以决定目标儿童是否有高血压不良作用的危险,这是两者的关键不同。多次血压测量得出的趋势才是作出治疗决策的基础。NHLBI的算法虽然复杂,却能依据不同血压水平区分出是临床紧急状况,还是需要在确诊为高血压前期或Ⅰ期高血压前反复测量。

  作者还强调了群体措施的重要性,如饮食限钠及增加体力活动,但其与高危策略不应相互冲突。这类群体措施应与个体化、高危、预防性策略相结合,以达到对心血管事件的最大预防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