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ajufeng
发表于: 2013-3-15 08:05:12 |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由于心理弹性的存在,有些哮喘儿童并没有因为哮喘影响而出现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反而变得更坚强。文章首先回顾了心理弹性的概念、沿革、保护性因素,继而总结了国外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的模型、干预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儿童哮喘作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哮喘儿童的身心健康。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哮喘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
从已有文献来看,研究者一般都是从哮喘儿童的消极情绪、行为问题、困难气质、不良社会适应等负性方面来进行研究n ,“哮喘”这一逆境事件不只是会给患儿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果对哮喘儿童内部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儿童并未因为哮喘而导致行为不适应、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为什么同样处于哮喘疾病这个不利环境下,有的哮喘儿童能够适应良好,而有的儿童却适应不良呢?于是,我们把心理弹性这个概念引入到哮喘儿童的研究中来。
在面对不利或危险环境的时候,个体的心理弹性就会起作用,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避免适应不良。心理弹性研究的目的是对其实质进行分析,找寻保护性因素,探究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即心理弹性模型),并寻找促进发展心理弹性的方法(即心理弹性干预)。理想的目标是利用研究结果对各种特殊需要的儿童个体进行心理弹性干预从而制定针对其合适的发展措施 。
1 心理弹性的概念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大致从能力、结果、过程三方面将其定义分为三类:
(1)心理弹性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或保护个体不受危险情境影响的能力 。
(2)心理弹性是一种适应良好的结果 。
(3)心理弹性是个体在不利情境中的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 。
若纵观心理弹性的发展历史,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两点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可,也可看作操作性定义:第一,个体要经历不利或危险晴境;第二,个体发展状况良好。
2 心理弹性的研究沿革
心理弹性领域三四十年研究历程中,共经历了三次浪潮 :从概念和保护性因素的确认到生态发展系统下弹性动态发展过程的关注,再到弹性干预的探索。心理弹性研究的目的即是将干预科学与心理弹性研究在目标、式、方法、等方面达到有机地结合,最终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 。
3 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心理弹性的基础研究除了确定弹性的概念外,还离不开积极地寻找保护性因素。所谓保护性因素就是能减轻处境不利儿童所受到的消极影响,促使儿童弹性发展的因素,它与危险性因素是相对的 。目前大多数研究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对保护性因素的寻找:内在保护性因素与外在保护性因素 。内在保护性因素指的是个体本身具有保护因子。
作用的心理能力和人格特质,其结果会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内在保护因素包括认知、情绪、精神、行为等。外在保护性因素指的是个体以外的环境,具有促进个体成功调适的保护作用。外在环境包含家庭、学校与社会等三种资源系统。重要的一点是,这两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不是独立地各自发挥作用的,而是须有机地结合产生交互作用才能发挥良好发展的效果,即个体与环境能达到积极地互动。如Kim等 对慢性病儿童的研究显示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包括:自知、自立、聪慧、积极的家庭关系、亲密的同伴关系等。
showshowsnow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3-15 08:55: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