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1日日本一些公司在美国的办事机构在纽约听到有关“金日成身亡”的消息。
11月15日上午,日本政府得知这一消消息,据日本外务省说这消息是从韩国驻日本的消息灵通人士处获悉的。
金日成“遇刺”消息最早开始借新闻媒介传播是1986年11月16日韩国报纸《朝鲜日报》(早刊)第一版头条刊登消息说:“据本报驻日本东京特派记者金润坤报道,金日成被杀一说在东京广为流传,还没有得到证实”。报纸出版后,韩国治安总部命令全部警察进入紧急戒备状态。
11月17日早晨,韩国《韩国日报》号外报道,金日成主席在外出列车的枪战中身亡。
11点30分,在平壤采访的波兰记者报道,平壤平静,市民象往常一样在街上行走,没有哀乐,未见下半旗,一切如故。北朝鲜政府官员否认金主席被暗杀说
17日中午,美国白宫在回答日本共同社记者问题时说我们也得到有关金日成主席因车祸身亡的消息,但是,现在(东京时间11日上午11时30分)还没有证实。
17日当天,驻北京的朝鲜大使馆向外交界否认“金日成主席逝世”的说法。
中国、苏联的新闻媒介对“遇刺”说保持冷静。苏联塔斯社发出一则报道说,蒙古领导人巴特蒙赫应金日成主席邀请访间朝鲜,已自乌兰巴托启程前往平壤。
17日傍晚,日本NHK挖空心思寻找线索采访以证实“遇刺”说。NHK曾在朝鲜拍摄过《北朝鲜纪行》节目,结识一些朝鲜新闻界人士。当天傍晚,打电话到朝鲜《劳动新闻》编辑部某组,得到回答是“金日成主席健康”。晚上19点的新闻节目,NHK据此作了报道。
17日晚21点过后,日本共同社报道,据越南当局官员透露,越南接到朝鲜党方面来的关于金主席被杀害的通告。
10点16分,新华社发自平壤的消息《金日成前往机场迎接巴特蒙赫来访》。全文如下:
新华社平壤11月18日电: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今天上午前往机场,迎接蒙古领导人巴特蒙赫的来访。金日成看上去身体很好,时而同周围的人交谈 。
新华社提供了一张金日成主席和巴特蒙赫总书记的照片。这是次日世界各地报纸广为刊登的用形象报道朝鲜仅有的两张照片。
至此,金日成“遇刺身亡”之说不攻自破。
《金日成前往机场迎接巴特蒙赫来访》就是以快取胜的新闻范例。全文仅两句区区49个字,可谓是典型的“电报体”。它抢在占地利、人和的朝中社对外发稿之前,率先向全世界发布一条重大信息:两天前西方通讯社纷纷报道金日成主席“遇剌身亡”纯属谣言!它突出地反映快讯这种新闻样式快、短、新、精、重(题材重大)的特点与优势。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大通讯社和报刊迫不及待地纷纷转发或引用,成为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
其中第二句,“金日成看上去身体很好,时而同周围的人交谈。”既有现场感,文风又活泼,一“看”一“谈”,更加生动真实。因此这篇49个字的报道不但让“遇剌身亡”的金日成在全世界起死回生,而且还走上了当年新闻讲座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