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垃圾里赫然可见医疗处方。
●事发一处河堤坍塌现场附近,环保部门闻讯迅速清理,记者现场竟拾获“沙井人民医院”处方
●宝安区卫生局:已责成卫生监督所彻查此事,一经查实,对涉案相关医疗单位绝不姑息
13日,有市民向本报报料,在日前发生河堤坍塌事故的沙井荒郊,有成吨的医疗垃圾裸露在外。据说在医疗垃圾上还能找到了针管,胶布以及棉签等物。这些医疗垃圾是何人所倒,它的源头在哪?昨天本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现场目击:工人正在清理医疗垃圾
昨天下午,记者根据报料人所指的位置找到了这堆医疗垃圾所在地。该地点位于沙井帝堂路以西的一条无名小路上,与河堤坍塌事故现场很近。
记者到达时,路边停着一辆货车,已有数名工人在现场清理这些垃圾。这些医疗垃圾用黑色塑料袋装着,被堆放在路边一个水泥平槽上。记者看到,上面满是大大小小的玻璃药瓶,这些废旧玻璃瓶大部分为氯化钠输液瓶,还有标签上写有头孢唑林钠、甲硝唑注射液等一些医疗注射瓶。有些瓶子中标注有患者的姓名。记者还在废瓶堆上发现有少量一次性口罩、棉签以及针管。现场不少瓶子上还有残留药液。部分瓶里的药液渗到了泥地上,把大片泥土染成了深褐色。
工人忙着将这些垃圾铲入写有“医疗废物”的专用桶里。工人说,是环保部门让他们过来清理的,要用卡车将垃圾运到龙岗进行集中销毁。记者数了一下,用来装垃圾的专用桶有26个。工人说,这些垃圾足有上吨重,需要拉两趟才能完成。
记者调查:药瓶堆上找到了处方单
在场清理的工人都不清楚这些医疗垃圾的来源,有人猜测说,可能是附近一家小诊所偷偷运出来的。
记者见几十米开外有一家废品回收站,就向回收站的工作人员打听其来源。该回收站一位唐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垃圾是一对五六十岁的老夫妇倒在那里的。这些垃圾堆在那里已有几个月了。他们主要是要抠取药瓶盖上的铝质品,拿去变卖。唐先生表示,他们回收站从没有回收这些东西,因为知道这些东西应该由专门机构进行回收。
记者随后又回到清理现场,却意外找到了几份医院的处方单和装药袋。涉及沙井附近的几家医疗机构,有沙井人民医院、时壆岗卫生院以及壆岗社康中心等。这是否就能证明这些医疗废品就是相关医疗机构流出的呢?
沙井人民医院医务科的相关负责人刘义良医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的医疗垃圾严格按照回收标准进行回收,都是由专业的医疗垃圾处理单位集中回收,包括使用过的输液瓶等,绝不可能从医院这个环节上流失出去。在废旧药瓶堆上找到的相关处方,并不能断定这此外流的医疗垃圾与该医存在必然的联系。据其分析,处方不排除通过其他渠道散落其中。
随后,该医院还向记者发来了书面说明,再一次强调称“沙井民主社区帝堂路的“医疗垃圾”来源,我们医院尚不清楚。”
声音
沙井街道卫生监督所:是否是“医疗废物”还须确认
为了弄清医疗垃圾的源头,记者昨天找到了相关的主管部门。在沙井街道卫生监督所,记者听到了令人意外的答案。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当天他们已两次到现场进行了调查。他认为,现场看到的玻璃药瓶并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定义的医疗废物。
该负责人拿出了“卫办医发(2005)292号”《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上面有说明:一是使用过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属于医疗废物。即不论针头是否被剪,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都属于医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管理处理。二是使用后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染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记者问,本案中的输液瓶是否受到污染,是否在垃圾清除前作了鉴定?相关负责人未作出回应。对方表示说,关于输液瓶的处理,他认为这是环保部门负责的范畴。
宝安区环保部门:尽快将垃圾妥善处置
记者随后联系了宝安区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获悉此事后迅速开展了清理工作,联系了具体相关资质的企业 “益盛”公司进行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该垃圾堆中输液瓶的性质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是由该局监督部门负责。但医疗垃圾的处置工作归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因而医疗废物的界定也应由卫生监督部门来界定。
截至记者22时30分发稿时止,宝安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致电记者,表明对事件的态度。负责人称,该局已责成卫生监督所彻查此事,一经查实,对涉案的相关医疗单位绝不姑息,将进行严肃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