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保延看来,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传染病、慢病、预防保健三大体系的构建也是重要一环。特别在预防保健方面,对于国家级“治未病”的科研项目,中医科研单位均未参加,而包括“863”计划在内的相关项目均被西医医疗机构收入囊中。
刘保延认为,科研体制的改革,是涉及能不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因此,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支撑。“现在作科研更加注重成果的产出以及临床应用。同时,一个科研项目不是一个单位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多学科、交叉的多种知识结构支撑。应该站在一个战略性的高度,做好大的科研设计。”
沈远东也表示,目前上海市已经在产、学、研、用联合体创建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更多是针对科研要求不是很高的临床应用性科学研究,而对于新药研究、国家重要科研成果的研发等高精尖的研究,一系列的转化研究更为复杂,如何加强、协调科研院校、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仍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更多体制机制上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