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骤停的原因】    儿科:以呼吸源性为主,尤以呼吸系统感染所致最多见,此外见于气管异物、中毒、溺          水、触电等意外伤害、婴儿猝死综合征等。心源性者较少,主要见于爆发性心肌          炎、心源性休克。    成人:以心源性为主,见于心肌梗塞等。
  【心肺骤停的判断】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及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心电图呈等电位线。    一般规律:心跳停止后  15秒    意识丧失                          30秒    呼吸停止                          60秒    瞳孔散大、固定                          4分钟   糖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   脑内ATP枯竭                          4 ~ 6分钟 神经元发生不可逆变化
  【心肺复苏的步骤】 A、B、C、D A—        airway:畅通气道,抬颌压额;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B—        breathing:建立呼吸,方法:口对口、复苏气囊、气管插管。 C—        circulation:建立循环,即心脏按压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方法:新生儿——环抱法或双指法;婴幼儿——单掌法;儿童及成人——双掌法。         深度:新生儿——1.5 ~ 2cm;婴幼儿2 ~ 3cm ;儿童3 ~ 4cm ;成人4 ~5cm。         比例: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单人复苏为15∶2;双人复苏成人为4∶1;               小儿5∶1(任何年龄)。             注意事项:① 将患儿置于硬板床上,小婴儿注意消除死腔;                   ② 按压时双臂与地面垂直,借助身体重力向下按压; ③ 按压者手不能离开按压部位,如离开后则须重新定位;                   ④ 掌根按压,手指不能接触胸壁,以防肋骨骨折;                   ⑤ 避免冲击式按压;                        ⑥ 复苏过程中不可随便停止按压,如必须停止(如行气管插管)则时                      间不能超过15秒。 D—        drug:药物复苏          首选肾上腺素:标准剂量:1∶10000付肾0.1ml/kg(0.01mg/kg),静脉或皮下,3 ~ 5                        分钟1次,15分钟内可用3 ~ 5次。                        大剂量:0.1mg/kg                  用法:目前推荐标准剂量,如无效则逐渐加量至大剂量,          阿托品:剂量:0.03 ~ 0.05mg/kg,静脉,用于复苏后心率缓慢时。(非常规应用)          碳酸氢钠:剂量:2 ~ 5ml/kg,稀释后静脉输入。          给药途径:可静脉和气管内给药                    可气管内用的药有: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剂量可较                 静脉用量大数倍,稀释后(新生儿1ml、婴幼儿2ml、儿童3ml)气管内注入。                                (油剂和离子化药物不可气管内给药)。   【复苏有效的标志】       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出现自主呼吸、心率恢复、瞳孔缩小。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肋骨骨折、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