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4 | 回复: 0

admin
发表于: 2012-3-25 13:00:29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刘渡舟
中医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提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临床辨证善抓主证,并擅长用经方治病。从事中医教育30多年,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
1931—1932年,在营口德育堂随王志远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系统地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以及《药性赋》、《方歌括》等基础知识。1933—1936年,在大连市志远药房跟随老师学习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6年的学习结束后,他又在大连寿民药房跟随谢泗泉学习中医临床一年。谢先生曾告诉他:“学中医临床,莫过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学外感病必须读张仲景的《伤寒论》,而学内伤杂病则应该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因而,这一年他主要在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与《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二书上下了功夫。这对于他此后的治学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938年,刘渡舟在大连志远药房坐堂行医。为了让他铭记行医的职业道德,努力救治患者,使患者从疾病的苦海中得以解脱,他的父亲正式给他取字为渡舟。1945年5月,刘渡舟随家迁居北京。1946年冬在北京参加并通过了“中医师特种考试”。1947年5月至1950年底,刘渡舟在北京东四钱粮胡同挂牌行医。期间,曾受华北国医学院之聘担任教授,讲授中医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参加了卫生部组织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基础知识,学期一年,于1951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北京天坛华北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工作。此后又先后任北京永定门联合诊所中医科主任,北京南苑区大红门联合诊所主任。
刘渡舟认为,《伤寒论》之方,叫经方;后世之方,叫时方。在方剂的运用上,他提出古今接轨的新观点。因为古今人异气迁,以及体质强弱、生活习惯的改变,均能导致“证”的变化。如果机械地固守古方而不越雷池一步,就不能做到方证灵活,随机应变。所以,应该把时方与经方巧妙地结合,以古方补今方之纤弱,用时方补古方之不全,使古方、今方、古今接轨方,三足鼎立,共同发展。 此外,他认为气机运动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特征。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人体内各个脏器均具有气机的运动。人的各种生理活动,也都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来完成。在人体脏器中,与气机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肝胆和脾胃。因此,刘渡舟临床善于调气,而尤以重视调肝胆和脾胃之气为主。调肝胆之气以疏利肝胆为法,他常用张仲景的“柴胡剂”系列方。调脾胃之气以升降脾胃为法,他常用《伤寒论》的“泻心剂”系列方。总之,刘渡舟认为,运转枢机、疏利肝胆、调理脾胃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刘渡舟在张仲景“水气凌心”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此证命名为“水心病”,并总结出“水舌”、“水色”、“水脉”、“水症”以补仲景叙述之略,发展“水心病”的诊断,将苓桂术甘汤灵活运用于临床,并在此方基础上创制治疗水气上冲证的系列方剂,如三参苓桂术甘汤、苓桂茜红汤、苓桂杏苡汤等,丰富了张仲景有关水气为病的理论,同时扩大了经方的使用范围。
刘渡舟一生致力于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是中国首批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近40人,现在均已成为中医界的骨干力量。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