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1-12 11:21:21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目前,论文数量和项目经费是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评价科研人员的指挥棒,医生评职称也不例外。与临床无关的科研、论文等耗费了医生的大量精力,使医生临床水平难以提升。

医生们说

湖南省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袁医生说,现在业界有个现象:医术厉害的人不写文章,而写论文的人往往不看病。


湖南省一位县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李医生说:“由副主任医师晋升主任医师除了要有3篇核心期刊的论文,通过职称英语考试,获得计算机等级资格证,还要医院聘任其为主任医师,可谓是门槛众多,暗箱操作的空间也大。”


“不愿意写论文的医生可以找枪手写,就算你不找人代写,也有从事这行的人找你。一般找人写论文、联系杂志社发论文,需要3000元到4000元左右,要是想发在非常有名的核心期刊,一篇论文得上万元。”李医生说。


某著名高校副教授高某表示,他在美国拿了博士回来,和学校签了协议,3年要发表3~4篇论文。如果数量不够,不仅没机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会被调到教学岗位。

总之,论文已成为职称评定的最重要参数,如果不去迎合,对前途、收入会有严重影响。


“一刀切”的考评方式催生论文造假和学术不端


去年,我国百余篇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轮番被撤,刺痛着中国学术界的颜面和神经。官方启动的调查发现,背后是代写、代投、伪造同行评审的国际论文“一条龙”服务灰色产业链。


按理说,发表论文是一个科研人员的基本功和分内之事,但包括医生在内的科研人员诟病的是,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论文容易定量化为“一刀切”的主要评价指标,并与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收入等挂钩。


目前,医生的职称晋升制度过于侧重“是否发表论文、是否有科研项目”,导致部分临床医生“重视论文,重视科研”,不少基层医院存在医生职称高能力低的状况。一些职称高的医师反而临床诊疗能力一般,一心想着“发论文、找项目”,反而忽略了出门诊,从而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


亟待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审机制


2015年,人社部和国家卫计委曾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不再将职称外语作为申报的“硬杠杠”;同时,对论文、科研要求不做硬性规定,评审标准更侧重于基层医生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引导医生回归临床。


一句话,新的评审办法使之前的“硬杠杠”不复存在,而是更接地气,注重“软实力”的考核,以此充分引导基层医生回归临床、提升医技。同时,根据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施行不同的评审办法,可谓充分考虑了基层工作实际,通过“干什么评什么”,避免了职称评审和实际工作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至此,基层医生晋升正在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那么三甲医院医生的晋升呢?


专家建议,应调整卫生系列职称评审标准,降低论文数量要求,重视实践与医疗安全以及操作能力。对主要承担临床任务的医生的评定强化临床导向,推出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体系。


有学者建议,大体上来说,临床医生可粗略的分为两种类型,对他们的晋升要求或可区别对待。一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如外科医生。第二类为非技能型为主的医生,主要用新的知识和药物来治疗病人,如内科医生。作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他应该拥有充分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他们表现的好坏应主要基于这些能力的评价。论文发表可能是次要的因素。理想的情况下,外科医生可以总结他们的治疗结果,并发表在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