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晚上不能长时间安静睡眠,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难题。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有控制的安抚”和“逐渐远离”等积极干预婴儿睡眠问题的方法不仅有效,而且不会对婴儿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报告说,调查显示,婴儿出生半年后,超过4成的母亲受婴儿睡眠问题困扰,这也使她们产后抑郁的风险增大。新研究发现,对7个月以上婴儿采取“有控制的安抚”和“逐渐远离”两种睡眠干预手段能有效且安全地改善婴儿的睡眠质量。 研究人员将225名有睡眠问题的7月龄婴儿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研究人员指导下由其父母进行“有控制的安抚”或“逐渐远离”两种干预,另一组父母则得不到指导。 “有控制的安抚”指父母隔一段时间再去安抚哭闹不息的孩子,并且逐渐拉长安抚的间隔时间,让孩子学会自己安静下来。“逐渐远离”指父母逐渐远离婴儿睡觉的地方,直到可以完全离开婴儿房,让孩子适应独自入睡。 在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定期调查参与研究的家长及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层面的健康程度,并测试孩子的应激激素皮质醇含量。结果发现,接受积极干预的婴儿在年龄达到1岁至2岁时,其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对这些孩子持续近6年的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跟踪研究也显示,积极干预手段对婴儿心理和行为的后续影响是安全的。 研究人员同时提醒新生儿父母,这项研究中的积极干预手段只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婴儿,因为这些孩子已经具有“物体不在自己视线内但其实仍存在”的概念。来源:新华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