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功能性胃肠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2-9-26 09: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1|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近日,在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杨云生教授向与会者发表了题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演讲。对于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诊断,目前多应用罗马Ⅲ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

近日,在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杨云生教授向与会者发表了题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演讲。

  对于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诊断,目前多应用罗马Ⅲ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FGID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在东西方之间、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不完全一致,在性别、年龄构成、重叠症状、检测正常值范围、医生对诊断标准的理解和诊治流程上均有一定差异。

  研究方法进展 除FGID相关症状学诊断、临床多样性、发病率等研究外,近年来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为阐明FGID与胃肠动力关系、脑-肠相互作用等提供了新依据。

  高分辨率固态胃肠道动力检测设备已发展到三维时代,磁共振技术已应用于排粪造影检查等,新型内镜技术如荧光内镜、共聚焦内镜等则有助于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

  药物治疗及其他疗法进展 FGID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得到补充。新药研发不仅关注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的药物,同时也关注涉及一系列FGID可能机制的治疗药物。

  生物反馈治疗积累了更多临床经验,恰当的适应证选择可获得更好疗效。躯体传入神经电刺激可能通过中枢通路,如胸髓神经元的活化改善内脏运动和敏感性。

  中国研究的意义 在罗马Ⅲ标准中,来自于亚洲的资料只占到了2%,FGID的发病、病理生理和治疗学等方面存在一定东西方差异。

  因此,在国内开展具有地域、民族、饮食文化等特点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中国人群设计科学合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及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针灸治疗研究等,将为FGID的认识和防治、更具代表性的罗马Ⅳ国际标准等,提供中国的高级别研究资料,这一点意义重大。来源:2012CCDD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