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人工钛肋技术矫正青少年侧凸并发症较高

2012-10-15 08: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2|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邱勇等的一项研究表明,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PTR)技术可有效控制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患者脊柱侧凸畸形的进展,并能保持脊柱和胸廓的生长,可作为EOS治疗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邱勇等的一项研究表明,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PTR)技术可有效控制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患者脊柱侧凸畸形的进展,并能保持脊柱和胸廓的生长,可作为EOS治疗的有效方法。由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需要严格控制适应证。该论文发表在2012年第10期《中华外科杂志》。

  该研究共入选11例自2006年12月至2011年7月行VEPTR技术治疗的EOS患者。男性8例,女性3例,初次手术时年龄平均7岁。在初次手术时放置VEPTR器械,使用肋骨-肋骨连接和肋骨-腰椎连接。术后每6~12个月行撑开延长术1次。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顶椎偏移、胸椎高度和T1~S1高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初次术前、初次术后和末次随访影像学测量结果,以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显示,初次手术后随访平均32个月。全部患者共接受手术41次,平均3.7次/例;共进行VEPTR撑开延长手术30次,平均2.7次/例。本组患者平均8个月行撑开延长1次。从术前到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从78°±18°减少到55°±11°(P<0.05),顶椎偏移和胸椎后凸角在初次术后明显减小,随访时又有轻度增大。胸椎高度从(13.3±2.0)cm增加到(17.2±2.4)cm(P<0.001),T1~S1高度从(24.4±3.8)cm增加到(32.5±5.3)cm(P<0.001)。末次随访时与初次置入VEPTR术前相比,胸椎高度和T1~S1高度分别增加(4.0±1.3)cm和(8.1±2.6)cm。置入VEPTR术后,平均每次撑开术后胸椎高度和T1~S1高度分别可增加(0.8±0.3)cm和(1.8±0.4)cm。本组中有6例(共8例次)发生术中和(或)术后并发症,包括肋骨抱钩移位、迟发性感染、术中胸膜破裂和腰椎螺钉松动。来源:医学论坛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