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比较

2012-11-13 08: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1|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作者:刘爱琳,李利作者单位:650032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时血常规改变,以期寻求早期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简单方法。方法对1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

作者:刘爱琳,李利  作者单位:650032 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时血常规改变,以期寻求早期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简单方法。方法对1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3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142例门诊体检正常小儿分别检测末梢血常规比较其特点。结果 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白细胞总数较低、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的比例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病因学; 细菌感染/病因学; 血液分析; C反应蛋白; 儿童
  临床上,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不易区分。目前临床尚无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简单方法,多依赖于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但该抗体多于病程第7~11天才出现且需取静脉血检测,不利于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的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特点,以期为临床早期判断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1/20090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患儿28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153例,其中男72例,女81例;年龄11个月至12.5岁,平均5.78岁。细菌性肺炎组患儿134例,其中男69例,女65例;年龄10个月至11.7岁,平均5.46岁。同时设门诊体检正常小儿142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76例,女66例;年龄8个月至12.5岁,平均5.70岁;临床无任何不适表现,血常规正常,除外感染性疾病。经统计学处理,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肺炎支原体肺炎 (1)临床特征:发热、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2)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3)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1,2]。
  1.2.2 细菌性肺炎 (1)临床特征:发热、咳嗽、X线肺部炎性改变;(2)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有效;(3)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阴性,痰细菌培养阳性[3]。
  1.3 纳入标准 以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起病、肺部有固定啰音或胸部X线片提示肺炎者,符合上述肺炎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性肺炎,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病毒或结核感染、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使用其他可能影响造血系统的药物等。
  1.5 检验方法 末梢血常规检测采用日本东亚SF3000血细胞分析仪,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试剂盒购自福建省三明市蓝波生物技术研究所。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例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见表1。两组患儿白细胞及其分类、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C反应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见表2,3。表1 两组患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注:与正常对照组和细菌性肺炎组比较,aχ2=17.1,13.2,12.9,P<0.05。
  表1结果表现,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贫血72例(47.06%),其中轻度贫血65例、中度贫血7例,与正常对照组和细菌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比例较高,与正常对照组和细菌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两组患儿白细胞及其分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t=3.91,3.61,2.98,2.96,2.87,3.39,3.25,3.01,2.99,2.89,2.97,2.93,P<0.01;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bt=3.41,2.97,2.93,P<0.01。表3 两组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C反应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t=3.47,3.06,3.24,P<0.01;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bt=3.06,P<0.01。
  表2,3结果表明,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降低、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白细胞总数较低、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已成为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占儿童肺炎的10%~40%,其临床表现多样,除可引起肺炎外,还可引起肺外多系统的严重并发症,而且病程迁延,已引起广泛关注[4,5]。肺炎支原体常侵袭大龄儿童,但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发病年龄提前的现象,5岁以内儿童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有局部流行的趋势,部分患儿病情较重,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6,7]。因此,肺炎支原体感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儿科临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主要依赖于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8,9],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无效,且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常病程迁延、病情较重,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本文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时的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白细胞总数较低、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已知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有多种肺外表现,机制不清。近年研究证实支原体感染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关[10,11],存在机体免疫逃逸、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免疫蓄积等多种免疫作用[12]。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血液系统表现最常见的为溶血性贫血和血管内凝血,发生率约50%,其他血液系统少见表现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形成等[13]。支原体感染血液系统损害的机制可能涉及冷凝集素引起的交叉反应,冷凝集素抗体激活补体直接针对红细胞抗原而发生溶血其溶血;也有人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使过氧化物产生增高,引起红细胞膜变性,导致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也可以凝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小板[14,15]。本文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高,与文献[14,15]报道相似。另外,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较细菌性肺炎组高,可能原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本文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时血常规改变较多,早期外周血常规无特异性,但与细菌性肺炎相比有如下特点:白细胞总数相对较低,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较高,约半数左右有贫血表现,部分可见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据此可以和细菌感染鉴别。因此,结合病史、体征及上述血常规特点应该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曹玉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6):339.
  [2] Thacker EL.Diagnosis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J].Anim Health Res Rev,2004,5(2):317320.
  [3] Tajima T,Nakayama E,Kondo Y,et al.Etiology and clinical stud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157 hospitalized children[J].J Infect Chemother,2006,12(6):372379.
  [4] Waites KB,Atkinson TP.The role of Mycoplasma in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J].Curr Infect Dis Rep,2009,11(3):198206.
  [5] Defilippi A,Silvestri M,Tacchella A,et al.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J].Respir Med,2008,102(12):17621768.
  [6] Waites KB.New concept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 in children[J].Pediatr Pulmonol,2003,36(4):267278.
  [7] Johnston SL,Martin RJ.Chlamydophila pneumoniae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a role in asthma pathogenesi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2(9):10781089.
  [8] Othman N,Isaacs D,Daley AJ,et al.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a clinical setting[J].Pediatr Int,2008,50(5):662666.
  [9] 刘爱琳,张宏文.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胃肠道副反应的防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1):8991.
  [10] Hassan J,Irwin F,Dooley S,et al.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a pediatric population:analysis of soluble immune markers as risk factors for asthma[J].Hum Immunol,2008,69(12):851855.
  [11] Shimizu T,Kida Y,Kuwano K.Triacylated lipoproteins derived from Mycoplasma pneumoniae activate nuclear factorkappaB through tolllike receptors 1 and 2[J].Immunology,2007,121(4):473483.
  [12] Stelmach I,PodsiadlowiczBorzecka M,Grzelewski T,et al.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ity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a 1year prospective study[J].Clin Diagn Lab Immunol,2005,12(10):12461250.
  [13] Vervloet LA,Marguet C,Camargos PA.Infection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its importance as an etiological agent in childhoo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J].Braz J Infect Dis,2007,11(5):507514.
  [14] 宁芳,张剑白,王亚君.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7374.
  [15] 张竹馨,宋玫,王道红,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2004,9(2):8082.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