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氧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1例疗效观察

2012-11-20 08: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0|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作者:廖剑东,周进作者单位:224300江苏盐城,江苏省射阳中医院儿科【摘要】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重组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41例。...

作者:廖剑东,周进  作者单位:224300 江苏 盐城,江苏省射阳中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重组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重组γ干扰素100万IU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糜蛋白酶注射液4 000 IU,病毒唑注射液0.1 g,每日1次,连用3~5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及咳嗽、喘憋、气喘消失时间。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喘憋及气喘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重组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具有吸入柔和,雾化过程舒适,起效迅速的优点。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治疗; 雾化吸入; γ干扰素/治疗应用; 呼吸道疾病; 儿童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冬春季节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对其诊治、预防进行了大量研究,临床常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为取得更好的雾化效果,本科自2003年起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重组γ干扰素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01/200512江苏省射阳中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1例,其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3~14个月,平均8.2个月;对照组41例,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3~11个月,平均7.2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毛细支气管炎的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2岁。
  1.4 排除标准
  (1)先天畸形患儿;(2)骨髓抑制者;(3)并发心功能不全者;(4)有明显梗阻性肺气肿、苍白及发绀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支持等治疗。观察组予生理盐水5 mL,γ干扰素(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200303112)100万IU氧驱动雾化吸入,每日1次,连用3~5 d。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303018)5 mg,糜蛋白酶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304116)4 000 IU,病毒唑注射液(湖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5212)0.1 g,超声雾化吸入,每日1次,连用3~5 d。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及咳嗽、喘憋、气喘消失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自拟) (1)显效:用药3 d内发热、咳嗽、气喘、喘憋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乳食改善、呼吸平稳、肺部啰音明显减少;(2)有效:用药3 d内发热、咳嗽、气喘、喘憋等症状有所减轻,精神改善、肺部啰音有所减少;(3)无效:用药5 d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喘憋及气喘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喘憋及气喘消失时间比较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喘憋及气喘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副反应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副反应。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许多实验和临床证据显示其与哮喘有类似的机制,毛细支气管炎与气道高反应有关[1]。近几年研究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γ干扰素质量浓度明显下降,提示γ干扰素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炎症免疫过程[2]。干扰素是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诱发蛋白,是强有力的生理性抗病毒制剂,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的功能。干扰素通过诱导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与病毒双股RNA腺苷酸作用合成2′5′腺苷酶,使核酸内切酶活化切断病毒RNA或诱导细胞内干扰素基因生成特异性mRNA再转译成干扰素调控蛋白阻断病毒mRNA翻译,阻断病毒复制。干扰素是多肽因子,雾化吸入后经过呼吸道可迅速到达靶细胞,产生抗病毒活性,起效快,疗效显著[1]。
  据文献报道,约30%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发展成哮喘,且近年有上升趋势[3],因此,控制毛细支气管炎意义重大。由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与哮喘相似,所以吸入方法非常重要。婴幼儿不能主动吸入,所以笔者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进行被动吸入治疗,它毋须配合吸入技巧[4]、雾化柔和、雾化过程舒适、起效迅速。本文从显效率、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及咳嗽、气喘、喘憋消失时间证实氧驱动吸入明显优于较简单的超声雾化吸入。
  关于干扰素应用剂量,目前儿科临床中还无统一标准,本文应用剂量均为100万IU,未见严重的副反应,最合适的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积累资料,作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2] 沈丽萍,张英,王跃进,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白细胞介素12和γ干扰素的检测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8):498.
  [3] Martin MA.Respiratory shncytial virus infection ant asthma[J].Allergol Immunpathol,2001,29(3):140146.
  [4] 杨晓泉.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2):112.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