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NEJM述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治疗的新时代

2012-12-27 09: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3|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对炎症生物学特性理解的进展刺激了药物研发以及对成人或儿童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进展,莫过于近期NEJM杂志报道的两项临床试验,分别由Ruperto和DeBenedetti等人完成,他们...

对炎症生物学特性理解的进展刺激了药物研发以及对成人或儿童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进展,莫过于近期NEJM杂志报道的两项临床试验,分别由Ruperto和De Benedetti等人完成,他们评估了两种不同的生物制剂药物—白细胞介素-1抑制剂canakinumab和白细胞介素-6抑制剂tocilizumab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这些研究展现了集腋成裘的成果,但仍需要纳入更多全身性JIA患者接受白介素-1或白介素-6抑制剂药物治疗的试验。以前,虽然甲氨喋呤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可以用于JIA治疗,但严重的青少年或儿童全身性JIA患者均无有效的治疗选择。尽管儿科全身性JIA具有独一无二的免疫学特性,但经过长时间对全身性JIA的特异性临床和免疫学特征的探索,儿科风湿病学家已证实其可对抗白介素-1和抗白介素-6药物产生惊人的应答水平。全身性JIA及其成人斯蒂尔病特征为快速出现的日间高热、皮疹、炎症指标上升、关节炎,导致不同程度的严重性全身性疾病以及破坏性关节炎。全身性JIA不具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标准特征,比如自身抗体和HLA之间的关系,此外,先天性免疫系统细胞也强烈参与到此疾病的病程中。这些发现支持将全身性JIA重新分类列入自身炎性疾病的范畴。

考虑到适应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安慰剂对照儿科研究面临的伦理挑战,以及全身性JIA疾病的稀有性,不得不说此两款药物试验的成功设计及表现是值得赞赏的。每一项研究都设计了初期随机化,安慰剂对照治疗期,且设定了相同的主要终点(发热症状消失且JIA美国风湿病研究学会[ACR] 30应答,即JIA的6项核心标准中至少有3项改善超过30%,没有一项指标恶化程度超过30%)。此两款药物的试验安慰剂对照治疗期内,第2至6周有超过80%的受试者达到主要终点,有较大改善的受试者的数量也是惊人的。在12周,有71%的接受tocilizumab治疗的患者发热症状消失,且出现JIA ACR 70应答(定义为JIA的6项核心指标中至少有3项改善程度超过70%且至多有一项指标恶化程度超过30%),与之相比,安慰剂组的这一数据仅为8%。Canakinumab研究的随机化、安慰剂对照期中,在第4周时,接受canakinumab治疗的67%的患者达到JIA ACR 70应答且发热症状消失。与之相比,安慰剂组这一数据仅为2%。该两项药物研究的公开标签期试验显示超过70%的患者有持久的JIA ACR 30应答,并能承受糖皮质激素减量。公开标签期后,canakinumab研究又展开了三期试验,进行患者友好随机化停药设计作为对其药效的附加检测。

考虑到参研受试者严重的潜在疾病,前期高比例的患者曾暴露于生物制剂药物,以及相对短暂的安慰剂暴露等,canakinumab 和tocilizumab的药物安全性较难评估。两组试验的研究者均意识到,需要对这些生物制剂药物的治疗获益与明显的风险如感染、嗜中性白细胞减少、肝功能障碍等相权衡。试验中安慰剂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均出现不多的患者发展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探索这些药物对巨噬细胞综合征的总体效应。细胞因子阻断可促使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进而驱动或使先前并不常见的并发症得以显现。值得注意的是,Canakinumab治疗组有一例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症,tocilizumab治疗组则有两例。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近来报道显示接受若干不同疗法,包括抗白介素-1和抗白介素-6药物治疗的全身性JIA儿童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症的频率有显著性提高。为了应对评估治疗带来的长期但不频繁的不良事件的挑战,需要开发出新的途径,如设计出合并疾病注册方案以评估潜在疾病和多种药物因子暴露背景下的安全性信号。

有趣的是,两项试验的受试者在出现应答的强度和时间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性相似度,预示着白介素-1和白介素-6可能在全身性JIA疾病中处于同一条信号通路。相反,存在着无对照证据显示一些患者会对抗白介素-1药物有应答,而对抗白介素-6药物无应答,反之亦然,这与致炎性细胞因子网络的复杂性有关。canakinumab 和 tocilizumab治疗组中有极少数的患者仅出现部分应答或无应答现象,预示着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全身性JIA的不同亚群。庆幸的是,还存在早期治疗窗口机会,可以达到更高的应答率,或者炎症逃脱通路可能因这些抑制剂药物的存在而被激活。寻找这些炎症级联信号邻近因子的努力正在毫不放松地进行着。

虽然关于炎症调控、全身性JIA的发病机理、适当的干预措施等方面还保留有大量的重要问题尚未解决,但毫无疑问这些研究中所探索的药物已开启了全身性JIA治疗的新时代,并为探索这一疑难杂症的机理点燃了星星之火。对于全身性JIA的继续研究可能为我们理解炎症调控及其他多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一类不断扩展的新疾病类型,包括2型糖尿病和炎性肠病提供他山之玉。来源:丁香园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