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止泻膏配合推拿治疗婴幼儿风寒泻80例疗效观察

2013-1-9 10: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4|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作者:黄静,范华作者单位:435000湖北黄石,黄石市中医医院儿科【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止泻膏(小茴香、干姜、吴茱萸、木香等)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婴幼儿风寒泻的疗效。方法80例风寒泄泻患儿采用止泻膏穴位...

作者:黄静,范华  作者单位:435000 湖北 黄石,黄石市中医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止泻膏(小茴香、干姜、吴茱萸、木香等)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婴幼儿风寒泻的疗效。方法80例风寒泄泻患儿采用止泻膏穴位贴敷及推拿进行治疗,3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痊愈6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 止泻膏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风寒泄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 推拿; 止泻膏/治疗应用; 外治法; 穴位治疗; 泄泻; 儿童
  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国内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为甚[1]。腹泻病在中国属第二位常见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2]。目前临床医学对急性腹泻的治疗主要是饮食疗法、补液及药物治疗,虽能使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但小儿年幼,自制力差,治疗不能主动配合,拒服药物、频繁呕吐时有发生,因此采用中医外治之法势在必行。腹泻病属中医“泄泻”范畴,除中成药及经验方外,穴位敷贴、艾灸、针刺及推拿疗法以其操作简单无副反应的优点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自2009年以来,笔者采用止泻膏配合推拿治疗婴幼儿风寒泄泻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0例,均为黄石市中医医院儿科200910/201010门诊病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1.6岁;病程1~7 d,平均3 d;每日腹泻次数3~10次,平均5次。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或有少许脂肪球及白细胞,细菌培养阴性;伴有呕吐者14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3]中泄泻(风寒泄泻)中医辨证标准: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1.3纳入标准
  (1)符合婴幼儿泄泻中风寒泄泻诊断标准;(2)年龄6个月至3岁;(3)依从性好,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1)痢疾、严重腹泻伴有重度脱水或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者;(2)高热、皮肤溃烂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4)正在使用其他临床治疗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1.5.1 穴位敷贴
  止泻膏组方用小茴香、干姜、吴茱萸、木香、延胡索各50 g,研成粉末,甘油和水按3∶7比例调匀,搓成5 mm小丸,用5 cm×7 cm胶贴,敷贴相应穴位(中脘、神阙、关元、长强等),留置时间根据不同年龄而定(0~1岁1 h,~3岁2 h,3岁以上3 h),以皮肤微发红为宜,每日1次,3 d为1个疗程。
  1.5.2 推拿按摩
  以疏风散寒为法,揉一窝风100次,外劳宫100次,清补大肠200次,摩腹50次,每日推拿1次,3 d为1个疗程。
  1.5.3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饮食以米汤、纯米粉或无乳糖奶粉为主,并加强护理,避免再受风寒,至病情加重或变生他证;(2)尽量使患儿在安静状态下推拿;(3)治疗1h内不可进食;(4)有中度脱水或酸中毒者先给予相应处理;(5)婴儿皮肤娇嫩,掲去胶贴时务必小心,以防撕伤皮肤,少数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物。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8年北京中国腹泻病会议制定的腹泻病疗效判定标准[4]。(1)显效:治疗1~3 d后,腹泻减至每日2次或以下,大便外观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3 d后,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3 d后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80例患儿中治愈6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
  3 讨论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所致。婴幼儿因受凉引起的泄泻最为常见,中医认为是由于外感寒邪,内犯于脾,困阻脾阳,运化失职,而发生风寒泻。《幼幼集成?泄泻证治》中指出:“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泄泻的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风寒泻则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为法。
  止泻膏由小茴香、干姜、吴茱萸、木香等组成。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干姜、木香行于发散,与吴茱萸配伍,能起到祛脾胃寒邪,助脾胃阳气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小茴香可抗溃疡、镇痛、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增进食欲[5];木香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松弛气管平滑肌及抑制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多种真菌的作用[5]。神阙、关元、中脘为强壮保健要穴,配伍督脉之大络长强穴治疗婴幼儿泄泻、腹痛临床效果显著。止泻膏以具有发散特点的药物组成,小儿皮肤娇嫩,药物之气易于穿透,可达脏腑,亦可循经入络,上温中焦,下煦元阳,鼓舞正气,驱邪外出,通过药物渗透吸收及神经穴位刺激,快速调整脾胃功能而止泻。
  推拿按摩以疏风散寒、健脾理气的传统手法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辨证取穴,通过手法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胃肠功能,清补大肠,摩腹可健脾和胃,舒滞消食;手法讲究力深沉而缓和,带动皮下组织及大小肠,同时可刺激中脘、天枢、章门等穴位,起到温阳运脾、温中散寒的作用,调整胃肠运化及传导功能[6]。关元为小肠募穴,长强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推拿两穴均可治疗泄泻。推拿不仅对局部起到治疗作用,并对脾胃起调整作用,从而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对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也起到调整和促进作用,属于整体疗法。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与改善免疫机制及胃肠机能,促进肠蠕动和吸收有关[7]。采用穴位敷贴疗法与推拿手法配合治疗,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也不受环境限制,操作简单,便于掌握,免除患儿服药的痛苦,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且能较快地达到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15.
  [2] 李小艳.清热止泻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腹泻7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4647.
  [3]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56.
  [4]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5] 张文康.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4,161.
  [6] 廖品东.小儿推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617.
  [7] 徐平,白岩.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10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45246.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