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学英 作者单位:110101 沈阳,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溴已新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60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溴已新,疗程为2~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中有7例恶心,4例腹泻,减量或停药后消失。结论 盐酸溴已新佐治小儿肺炎效果显著,缩短病程,但应注意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盐酸溴已新/治疗应用; 肺炎/药物疗法; 咳嗽; 儿童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儿童呼吸道感染时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导致气道痰液增多,气道阻塞造成治疗迁延,因此有效的祛痰治疗能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近年来,本院应用盐酸溴已新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引起的剧烈咳嗽,临床疗效显著,缩短疗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9/201009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儿科收治600例肺炎患儿,其中男328例,女272例;年龄5个月至14周岁;支气管肺炎546例,大叶性肺炎54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男162例,女138例;年龄5个月至14岁。对照组男166例,女134例;年龄6个月至14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中华儿科学会呼吸病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1]进行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5个月至14岁;(3)患儿及家属配合者。 1.4 排除标准 (1)药物过敏者;(2)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补液及对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溴已新注射液(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A100427 B2、A100404 F1)静脉滴注,每次5 mL/kg,每日1~2次,疗程3~5 d。 1.6 疗效判定标准(自拟) (1)显效:治疗2 d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减少,症状改善,肺部啰音减少;(2)有效:治疗2~5 d咳嗽、咯痰减轻,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3)无效:治疗5 d后,仍咳嗽、咯痰。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肺炎患儿的疗效比较由表1可知,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副反应 观察组中有7例恶心,4例腹泻,减量或停药后消失。 3 讨论 小儿肺炎咳嗽症状明显且痰量较多,在小婴儿和重症患儿还可出现呼吸道阻塞表现。咳嗽虽然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但剧烈咳嗽可使呼吸道感染扩散,导致呼吸道出血,同时影响患儿充分的休息和良好进食。咯痰是一种病理现象,正常支气管黏膜腺体和杯状细胞只分泌少量黏液,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2]。但呼吸道发生炎症时,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浆液渗出,此时含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纤维蛋白的渗出物与黏液、吸入性尘埃和某些组织破坏物等混合成痰。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纤毛运动差,肺的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所以痰量增多时很难排出。 盐酸溴已新注射液化学名称为N甲基N环已基2氨基3,5二溴苯甲胺盐酸盐,其可使痰中的多糖纤维素裂解,稀化痰液,抑制杯状细胞和黏液腺体合成糖蛋白使痰液中的唾液酸减少,减低痰黏度,增强呼吸道黏液的纤毛运动作用,促进痰液的咳出。另一方面接受盐酸溴已新注射液治疗后,受损的气道黏膜重新被增厚的浆液层所覆盖,从而受到外界的刺激因素减少,使疗效增加[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与文献报道一致。另外观察组出现恶心、腹泻等副反应,但减量或停药后消失,提示在临床应用中要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及时处置。盐酸溴已新注射液治疗肺炎咳嗽疗效满意,值得儿科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2):8390. [2] 陈凤英.最新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与合理用药及治疗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3. [3] 陈文斌,潘祥林.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 [4] 刘桃安,康俊峰.盐酸溴已新注射液佑治儿童肺炎97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0):175.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