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据发表在1月9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3;309(2):149-154】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接受大手术的婴儿中,术后间歇性静脉内给与扑热息痛(对乙酰氨酚)来止痛可减少术后48小时中的累积吗啡剂量。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研究人员正在为新生儿和婴儿寻找替代性的镇痛疗法。有人提出用扑热息痛作为替代性的治疗药物,并有一则研究显示这种做法是有希望的。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MC-索菲亚儿童医院的IlseCeelie,M.D.,Ph.D.及其同事在那些接受过腹部和胸部(非心脏)大手术的婴儿中开展了一项试验,旨在确定静脉内给与扑热息痛是否能降低至少30%的可提供足够镇痛效果的吗啡的累积剂量。该随机化的研究是在一个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了,它包括了71名病人(新生儿或年龄不到1岁的婴儿);他们是在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间接受了手术,并在术后进行了48小时的追踪。所有患者都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接受了一剂吗啡,并在之后持续接受吗啡或间歇性地在静脉内被给与扑热息痛至术后48小时。两个研究组的婴儿都基于经过验证的疼痛评估仪器的指导而接受吗啡作为补救性药物。 研究人员发现,扑热息痛组比吗啡组(中位数[中点],121μg/kg/48小时vs.357μg/kg/每48小时)的累积吗啡剂量降低了66%。“在分别考虑2个层化的年龄组时,扑热息痛组新生儿(年龄0-10天)的累计吗啡剂量比吗啡组新生儿低49%(中位数,111μg/kg/48小时vs.218μg/kg/每48小时);扑热息痛组的年龄较长的婴儿(年龄11天至1年)的累计吗啡剂量比吗啡组婴儿的累计吗啡剂量低73%(中位数,152μg/kg/每48小时vs.553μg/kg/每48小时)。”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一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那些以接受静脉内给与扑热息痛作为大手术后主要镇痛剂的婴儿比那些持续接受吗啡滴注的婴儿所需的吗啡剂量显著要少。从补救性吗啡剂量判断,这两组所达到的镇痛水平类似。这些结果提示,静脉内给与的扑热息痛可能是针对新生儿和婴儿的主要镇痛药物的一种值得令人关注的替代品。”来源:EurekAlert中文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