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健,王晓鸣,陶钧,程凤琴,杨秀 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陈健,王晓鸣,杨秀娟,王利玲,王远照);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陶钧,程凤琴)
【摘要】目的观察流感汤1号治疗小儿流感样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6例流感样症状患儿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0例。按2~5岁、6~14岁不同年龄分2个层次。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流感汤1号,3 d为1个疗程,应用1~2个疗程,观察症状缓解所需的时间、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5岁观察组患儿退热所需时间较对照组减少;6~14岁观察组患儿退热及咽痛、扁桃体肿大缓解所需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观察组总有效率72.00%(18/2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15/25);6~14岁观察组总有效率88.10%(23/26),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19/25)。2~5岁观察组发生并发症6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3例;6~14岁观察组患儿发生并发症4例,少于对照组的11例。结论 流感汤1号治疗小儿流感样症状病例可缩短退热所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感汤1号/治疗应用; 发热; 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药疗法; 儿童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迄今世界已发生过5次大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自200903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全球报告的病例数大量增多。中国作为流感的防疫前沿阵地,也出现了大量的流感患者。如何在当今流感防治的严峻形势下,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减轻流感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成为研究的重点。根据浙江省卫生厅组织中医药专家拟定的《秋冬季节青少年儿童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防治建议方案》[1],对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就诊的小儿流感样症状病例,中医辨证属于轻型者采用流感汤1号进行干预,评价其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1201/20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的门诊、住院患儿56例为观察组,与20091001/1201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的住院患儿50例为对照组进行历史性对照研究。按2~5岁、6~14岁年龄不同分2个层次。2个层次中年龄、性别、证型、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订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2版)》[2]及浙江省《秋冬季节青少年儿童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防治建议方案》进行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流感样症状病例的诊断标准;(2)年龄2~14岁;(3)中医辨证属于轻型者;(4)病程在48 h内。 1.4 排除标准 (1)有流感样症状的临床表现患者,同时合并低氧血症、呼吸衰竭;(2)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3)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等;(4)用药24 h后中断治疗,或失访,或改变治疗方案的患儿。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使用奥司他韦2 mg/(kg?d),每日2次,服用5 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流感汤1号(浙江省中医院院内制剂,批号:20101101),主要成分: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各6 g,淡竹叶15 g等组成。每袋80 mL,2~5岁每日2袋,6~14岁,每日4袋,均分2~3次服用,3 d为1个疗程,应用1~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症状缓解所需的时间、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值的改变、并发症的发生率。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由北京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等全国12家儿童医院组成的“头孢羟氨苄临床疗效观察协作组”制定的症状、体征积分标准进行判定。(1)有效性判定标准: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5.00%为显效,积分下降50.00%为有效,积分下降小于50.00%为无效;(2)症状、体征缓解判定标准:以体温<37.5 ℃,且保持24 h或以上为退热;以症状积分≤1分为咳嗽、咽痛、扁桃体肿大缓解标准,见表1。表1 小儿呼吸道感染症状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所需时间的比较 分别见表2,3。表2 2~5岁两组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比较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退热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咳嗽、扁桃体肿大缓解所需时间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6~14岁两组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比较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退热及咽痛、扁桃体肿大缓解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咳嗽缓解所需时间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分别见表4,5。表4 2~5岁年龄层次两组疗效比较表4结果显示,经3 d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6~14岁年龄层次两组疗效比较表5结果显示,经3 d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5岁年龄层次观察组患儿发生率24%(6/25),并发症分别为肺炎5例,惊厥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2%(13/25),分别为肺炎5例,鼻窦炎1例,惊厥4例,肝功能损害1例,心肌炎1例,粒细胞减少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6~14岁年龄层次观察组患儿发生率为15.4%(4/26)并发症分别为肺炎3例,肝功能损害1例;低于对照组44.0%(11/25),分别为肺炎5例,鼻窦炎1例,肝功能损害1例,心肌炎1例,粒细胞减少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 2.4 脱落及剔除病例 2~5岁年龄层次观察组4例(失访1例,更改治疗方案3例),6~14岁年龄层次观察组1例(失访)。 3 讨论 流感属于中医“时行感冒”范畴,亦指“时疫感冒”。《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侯》曰:“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甲型流感即属于时行感冒。《幼科释谜?感冒》说:“当其感冒,浅在肌肤,表之则散,汗之则祛,病斯痊矣。” 目前中国甲流疫情呈现3个新变化,由沿海向全国,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由输入为主变为本土为主;由散发病例向聚集疫情发展。这与新型流感具有传染力强、致病力相对较低的特点相关。因人群对这种新型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所以本次流感表现出较强的传染力,表现为病例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已在学校等环境内发生多起暴发流行。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独具优势,不仅疗效确切、耐药性低、副反应少,还有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免疫调节等标本兼治的综合功效[3]。临床上应用多种中药治疗流感、甲型流感及季节性感冒,对于改善流感所致的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都有确切疗效[4,5]。但目前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文献报道以中医药治疗成人多见,应用于儿童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小于5岁的婴幼儿及儿童更少。 本研究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小儿流感样症状病例进行疗效评估。考虑到小于5岁婴幼儿及儿童为高危病例(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病情、预后和治疗方案与大于5岁的儿童有所不同,所以,统计分析时将2~5岁幼儿及儿童与6~14岁儿童进行了分层。流感汤1号中连翘解表清热,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热,宣肺利咽;荆芥辛温透表,助辛凉药疏表达邪外出;竹叶清热生津除烦,因患儿多舌红苔黄厚腻,加用淡渗利湿之品如车前子等,全方具有解表疏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流感汤1号干预2~5岁幼儿及儿童能缩短退热所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对咳嗽、扁桃体肿大缓解所需时间大致相当。流感汤1号干预6~14岁儿童能缩短退热时间,缩短咽痛、扁桃体肿大缓解所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对咳嗽缓解所需时间两组大致相当。此结果为中医药干预治疗流感提供了依据。目前,该数据仅为本院一家医院治疗的统计结果,尚未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拟进一步继续研究,取得大样本的研究数据和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卫生厅.秋冬季节青少年儿童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防治建议方案[EB/OL].[20091005].http://www.zjwst.gov.cn/col/col2561. [2]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EB/OL].[20091005].http://www.zjwst.gov.cn/col/col2561. [3] 孙平华.中药抗流感病毒的最新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4):733735. [4] 李连达,张金艳,李贻奎,等.积极发挥中医药治疗流感的优势[J].中医杂志,2009,50(11):970972. [5] 郭晓渊,姚向花.芙朴感冒颗粒佐助治疗甲型流感8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745,757.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