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微量清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泉,张薇,李春芳,杜坐平 作者单位:355000 福建 宁德,宁德市闽东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探讨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微清蛋白(mlb)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2010在本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共48例,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患儿尿TRF、α1-MG、mlb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TRF、α1-MG、mlb 3项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较单项指标异常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α1-MG、mlb 3项指标联合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干预治疗的依据。 【关键词】 紫癜,过敏性/诊断; 肾损伤; 尿转铁蛋白; α1-微球蛋白; 微清蛋白; 儿童 过敏性紫癜(Henoch-s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性病变,多见于4周岁左右儿童,其病理改变以微血管炎症反应为特征,病变累及皮肤、肠道、关节和肾脏等多脏器组织。肾损伤是HSP的基本表现之一,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1,2]。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微清蛋白(mlb)能够反映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损害。近年来笔者发现,通过检测TRF、α1-MG、mlb对过敏性紫癜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2/201012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共4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14岁,平均7.28岁;按临床表现分为5型:单纯皮肤型11例,关节型10例,腹型14例,混合型6例,肾型7例。对照组为体检健康儿童40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HSP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2)年龄3~14岁。 1.4 排除标准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单纯性紫癜;(3)感染因素所致紫癜;(4)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 1.5 方法 两组均于3 d内留取新鲜中段晨尿,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日本OLYmpasAu64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TRF、α1-MG、mlb。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TRF、α1-MG、mlb检测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尿3项指标比较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尿TRF、α1-MG、m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儿各型之间尿3项指标比较 见表2。表2 HSP患儿不同分型间尿3项指标的比较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各型之间尿3项指标比较,HSP肾型尿3项与其他各型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皮肤型、关节型、腹型及混合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过敏性紫癜患儿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比较 见表3。表3 过敏性紫癜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比较表3结果显示,HSP患儿联合检测阳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HSP基本病变是弥漫性血管炎,肾损伤是本症的基本症状,发生率为20%~60%。紫癜性肾炎为儿科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脏受累及受累程度决定该疾病远期预后,然而HSP导致肾损伤往往呈隐匿性发生发展,缺乏明显早期症状和体征,而临床常用血尿素氮,肌酐检测来判断HSP患儿是否有肾脏损害。由于肾储备能力强,早期肾损伤时,尿常规及沉渣、生化检测尚未出现相应改变,而肾组织已有改变,为亚临床肾损伤[3]。国内报道HSP患儿即便尿常规正常者,肾组织已有改变,病理改变多为Ⅱ级,为系膜增生性肾炎;且与尿微量蛋白、尿酶增高的相关性是一致的[4]。尿TRF、α1-MG、mlb均为中分子蛋白,分子量在2.6万~7万,正常情况下上述3项指标尿中含量很少,当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受损时,尿mlb、TRF出现升高,当肾近曲小管出现受损时,尿中的α1-MG明显升高。本研究全部病例血尿素氮、肌酐均正常,上述3项指标异常的34例患儿中,有30例尿常规及沉渣检测正常,表明当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和近曲小管功能受损时,尿3项指标异常先于尿常规、尿沉渣、肾功能检测。由此可见,上述尿3项可作为早期诊断HSP肾损伤敏感指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中HSP患儿肾型尿TRF、α1-MG、mlb含量与其他各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皮肤型、关节型、腹型、混合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肾损伤程度与皮肤、关节、胃肠道受累与否无关。另外临床出现紫癜性肾炎表现患儿,其TRF、α1-MG、mlb升高明显,尤其是前2项升高越明显,临床症状相对越重,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严重,致使大量蛋白尿漏出,可为临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 由于单独尿微量蛋白指标可能受外界影响,如α1-MG含量受血液IgA浓度影响。本研究结果亦表明3项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早期发现肾损害。 【参考文献】 [1] Saulsbury FT.Henoch-Schonlien purpura[J].Curr Opin Rheumatol,2001,13(1):3540.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8690. [3] 何威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4):196-198. [4] 魏明竟.尿液小分子量蛋白质检测的选择[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21(1):4547.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