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秀梅,郭敏玲,杨丽新 作者单位:510120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陈秀梅,杨丽新);510655 广州,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儿科(郭敏玲)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T)发病相关因素,寻求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将确诊为MT的14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06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发病的30多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显著性变量进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行危险因素多元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9个因素与发病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致病高危因素,分别为产伤、家庭管教严厉、遗尿、鼻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 孕妇注意心神调养,情绪安定,注重围产期婴儿健康,营造良好家庭、社会环境氛围,提高儿童整体身体素质,有利于减少MT的发病。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遗传性疾病; 儿童 多发性抽动症(multiple tics,MT)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为一组原因未明的运动、发声障碍,并可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或其他行为症状[1]。近年发病率逐渐增多,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对143例患儿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同龄健康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发病的相关因素,寻求早期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研究对象249例,其中观察组143例MT患儿,来自200705/200903广东省中医院儿科神经专科门诊。男118例,女25例,男女比为4.72∶1;年龄≤5岁8例,~10岁91例,~15岁43例,>15岁1例。对照组按1∶1~2∶1配比,共106例,来自同期门诊保健儿童,其中男76例,女30例,男女比为2.5∶1;年龄≤5岁6例,~10岁66例,~15岁34例,≥15岁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MT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符合MT的西医诊断标准,家长配合且能理解量表内容。 1.4 排除标准 观察组排除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痉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和其他锥体外系病变及不合作者。对照组排除MT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等疾病的同龄儿童。 1.5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由经过严格正规培训的调查员按照调查表内容现场调研。研究相关因素30多个,分别为(1)一般资料:性别、出生年月、居住地、父母学历、家庭管教情况;(2)孕母孕期情况:母孕龄、安胎史、孕期精神状态、身体状况;(3)胎产史:孕期、胎产数、产式、出生体质量、产伤、新生儿疾病等;(4)生活习惯:饮食偏嗜、游戏、电视的嗜好情况;(5)相关病史:家族精神病史、家族抽动症病史、既往病史、手术史、长期服药史等;(6)微量元素水平:锌、铁、钙、铅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使用Ridit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显著性变量带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多元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见表1。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孕期精神异常、多胎多产、体质量异常、产伤、家族抽动症病史、家庭管教严厉、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病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学历、母孕龄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多因素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χ2检验结果,选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孕期精神异常、多胎多产、体质量异常、产伤、家庭管教严厉、家族抽动症病史、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病)进行多因素相关的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表2 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2结果显示,多胎多产、体质量异常、产伤、家庭管教严厉、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病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胎产、体质量异常Exp(B)即OR值小于1,属保护因素;产伤、家庭管教严厉、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病等OR值大于1,属危险因素。孕期精神异常、家族抽动症病史综合了多因素影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各种因素可能导致MT发生的模型预测方程:Logit(P)=1.265+1.319×产伤+1.957×家庭管教严厉+1.124×遗尿+1.018×反复呼吸道道感染+0.550×鼻病-2.097×胎产-0.724×体质量异常。 3 讨论 大量家系调查表明[3],MT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观察组中家族抽动症病史阳性率为22.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遗传因素影响MT的发病。孕母受惊吓、精神紧张、极度悲伤等生活事件,生产过程中患儿出现脑缺氧、脑损伤等原因,均可使患儿大脑发育障碍,可能是导致M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2]。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孕期精神受刺激、情绪不稳定单因素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生时出现窒息、羊水吸入、难产等情况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皆有统计学意义,支持这一学说。胎儿生长所处的内分泌环境与母体的精神状态密切相联,孕妇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定期产检,避免产伤发生,有利于儿童生长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预防MT的发生。 家庭的物质环境、情绪气氛、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结构等对儿童心理发展、个性形成往往产生巨大影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如期望过高,溺爱过度,干涉过多等,对子女性格塑造、情绪稳定性不良影响较多子女家庭大。本研究发现家庭管教严厉家庭是引起MT的重要因素,而多胎多产OR值为0.204<1,考虑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教育偏颇少,对儿童身心发展不良影响少,可以一定程度减少MT的发生。魏宝玉等[4]等研究也发现,MT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反映良好家庭结构的因素,如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反映不良家庭结构的矛盾性,MT儿童家庭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支持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教育过于严厉对MT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改善家庭环境,尽量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可预防MT的发生。 观察组遗尿患儿明显较对照组多,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类患儿无明显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继发性遗尿的表现,考虑多为原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病因有大脑皮质发育延迟、睡眠过深、遗传因素、心理因素。此类患儿多有情绪障碍,而MT本为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不排除两者存在相关性,目前未见相关报道,两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为引起MT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大约20%~35%的MT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2]。而乔阳等[5]研究显示抽动障碍儿童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支持发病前感冒等因素可能是诱发儿童发生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此类患儿应加强体质的锻炼,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以减少MT的发生及病情的反复。 本研究发现,抽动症状的恶化常与季节性变态反应、食物中摄入过敏原及使用治疗变态反应的药物有关。王亚莉等[6]采用生物共振法对抽动症、多动症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发现过敏原在MT或多动症患儿比较普遍。鼻病主要指过敏性鼻炎、鼻炎、鼻窦炎,此类疾病多与变态反应相关。两组鼻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持过敏性反应可能为引起MT发生的因素。目前未见报道体质量异常儿童为MT的保护因素,考虑本研究为医院门诊保健儿童,体质量异常者多为低体重儿,不排除低体重儿生后体弱,家长较平常人家重视紧张,常去医院行保健治疗以加强该患儿的保健调护,以致本研究的抽样误差,故体质量异常儿童为保护因素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孕期孕妇注意心神调养,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安定,注重围产期婴儿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氛围,提高儿童整体身体素质,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遗尿的发病,改善生活自然环境,避免过多接触过敏原,防止变态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减少MT的发病。 【参考文献】 [1] 史晓薇,李芬,刘黎明,等.抽动障碍儿童的5种行为问题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4):462464. [2] 刘智胜.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270. [3] 邵蓓,金嵘.抽动障碍的遗传家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51. [4] 魏宝玉,金正勇,李今子.抽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484849. [5] 乔阳,赵雅君,任丽丽,等.抽动障碍儿童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512953. [6] 王亚莉,方凤,潘志尧.儿童多动症、抽动症与过敏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70.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