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推进医疗养老改善滞碍待解 面临"全面提质"挑战

2013-3-7 09: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6|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医疗、养老是当前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看病难看病贵、医药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延长退休时间等话题频频引发热议,折射出民众的殷切期待.中国民生改善已显现出明显成效,但如何由量变转化成质变——彻底地实现全民病...

医疗、养老是当前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看病难看病贵、医药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延长退休时间等话题频频引发热议,折射出民众的殷切期待.中国民生改善已显现出明显成效,但如何由量变转化成质变——彻底地实现全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尚有待制度解答.

医疗养老保障网织就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渐实现

2012年,中国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13亿、占中国人口总数95%的民众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病有所医正在成为现实.此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大养老保险为中国百姓织就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也让几千年来亿万群众‘老有所养’的梦想首次在制度上得到了实现.

中国新一轮医改历时3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改革也进入了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阶段.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了初步缓解.扩大大病保险范围、实施一般诊疗费、探索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多项举措的出台,不断填补保障空白、解决保障难题.

国家统计局民调显示,逾八成居民家庭认为,近年来看病就医方便程度得到改善,个人看病报销比例提高.

张鹏的岳父是山东鱼台县的一个农民,2012年11月因脑出血住院1个来月.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报,出院时他只向医院交纳了不到一半的费用.新农合让原本看不起病、不轻易就医的农民敢看病,成为中国医改深化成效的一大缩影.

近年来,政府在保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更多包含普惠性的制度安排正在路上: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对养老双轨制进行顶层设计等……百姓的民生诉求也全面升级,从追求温饱向更高层、多元化诉求发展.专家指出,政府仅在保民生底线上做的工作还不够.

日前,有媒体报道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将全面推行引发热切关注,虽然这一消息随即遭卫生部否认,但却获得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支持响应.这则最美误读正反映出当前民众对医改的更为深入的美好期待.

公平配置医疗资源、完善的医保及医疗环境和水平、更多的医疗投入,是网友对当前中国的就医环境最为期待的改变.而如何更好地解2亿人口养老之忧,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农村、失独家庭等群体的养老问题,则是国人对破解中国式养老的憧憬.中国民生改善所取得的现实成果与民众感受和期待尚有不小差距,想要真正彻底地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既需要制度发力,也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协力.

推进医疗养老改善滞碍待解 面临全面提质挑战

中国医疗养老等民生改善任务迫在眉睫,迫切需要解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等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1月在国家发改委调研时指出,社会保障最重要的是医疗和养老,要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

当前,医改正在向纵深推进,养老保障也面临全面提质的挑战.一些制度设计中没有覆盖的问题不断显露:城乡差距难弥合,资源分配不均衡,失独家庭等群体医疗养老问题凸显,以及政策落实过程中不断暴露出的弊端等等……改革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

先看病后付费模式难推广的现实,正是当前医改滞碍的表现之一.专家指出,卫生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和医院利益权责不清、无法取得共识,导致医改成了‘小医改’,推行一个新政策尚难,何况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同时,中国养老环境改善也有其掣肘之处.有媒体指出,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公平与提质无疑是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成功转型的七寸.制度碎片化、资金和管理服务能力,则被认为系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提质的最大痛点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民生改善难题呈现出了时代性特点.流动人口、留守人员、失独家庭等群体的医疗养老问题,以及中国严重老龄化背景下的未富先老严峻形势,都亟待制度进一步修缮.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改革是渐进式的、累积式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踟蹰不前,绕着矛盾走.

代表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全民协力共商良方

民生是历年两会的关注热点.包括医疗、养老在内的民生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依旧受人瞩目,人们期待着从两会上传来更多的利好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针对民生保障再提要求,以推进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而代表委员、网友百姓也纷纷建言献策,希望为中国医疗、养老大环境的改善探求新的方向.

虽然‘先看病后付费’并未全面推行,但试点就已经代表着改革的方向.评论指出,推行这一模式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一大善政,如能落实并配套相应制度既能解决很多医疗问题,还能缓解医患矛盾.

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医、办养老机构的呼声渐起.2010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4年提及鼓励社会办医.

代表委员们也关注到了基层、农村医疗养老的窘境.政协委员赵本山指出,农村看病难还比较严重,有的就算参加了新农合,但因医疗条件较差,不少人小病拖、大病扛.农民养老也是个大问题,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从而导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恶性循环.

医改的重点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做文章.医改,也成为许多代表委员建言的对象.他们建议,要消除社会资本准入医疗领域看得见、难进入的玻璃墙障碍,改革药品招标制度和医保支付制度.还有代表建议,大医院办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阶梯就医形式.

中国承载着百姓对医疗养老环境改善的期待负重致远,医疗、养老难题的解决绝非朝夕之功,但民众对它的期待却是又好又快.如何弥合民生改善推进效率和民众期待之间的差距?期待新一届政府的解答。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