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满,赵丽华,裘秀月 作者单位:110013 沈阳,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使用红霉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喜炎平注射液0.2 mL/(kg?d)静脉滴注,共7 d,疗程均为2~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44%(63/64)、热程(3.8±2.3)d、咳嗽消失时间(5.5±3.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8.8±3.6)d、肺X线示浸润影消失时间(12.3±5.1)d;对照组总有效率87.76%(43/49)、热程(4.8±2.6)d,咳嗽消失时间(7.9±4.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10.9±4.3)d、X线示肺浸润影消失时间(15.7±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辅助红霉素治疗MPP可较快改善病情,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应用; 肺炎/药物疗法; 肺炎,支原体; 儿童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致病性微生物,无细胞壁,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可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可引起肺外并发症[1]。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影响肺炎支原体(MP)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是治疗儿童MPP的主要选择。但由于该药常引起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笔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辅助红霉素治疗MPP,并与单纯应用红霉素治疗MPP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03/201103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经门诊收治的113例MPP患儿,男65例,女48例;年龄2~15岁(平均8.9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平均病程10.2 d。对照组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平均病程12.1 d。 1.2 诊断标准 依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2]中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2)年龄2~15岁;(3)病程1~14 d;(4)家长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确诊为肺炎,但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2)体温(腋温)39.5 ℃以上或肺炎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3)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原发性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4)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20 mg/(kg?d),10 d为1个疗程,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d),顿服3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250 mL+喜炎平注射液0.2 mL/(kg?d)静脉滴注,共7 d。疗程均为2~3周。 1.6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均详细记录病史、用药前后检测血/尿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心肌酶谱及胸X线检查,并详细记录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变化。随访3个月记录复发例数。 1.7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用药后3 d内体温恢复正常,5 d内咳嗽停止,10 d内肺部干湿啰音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完全消失;(2)显效:用药后3 d内体温恢复正常,7 d内咳嗽缓解,10 d内肺部干湿啰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基本消失;(3)好转:用药7 d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1个疗程结束时咳嗽症状仍存在,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有所减轻;(4)无效:用药疗程结束时仍有发热或刺激性咳嗽,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仍存在。痊愈、显效和好转判定为有效[3]。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症状体征及复发率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复发率比较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热程、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随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副反应 所有患儿均完成足疗程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用药前后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无过敏反应病例。 3 讨论 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病因之一,其自然病程长、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4]。目前认为,MP感染导致MP-IgM等抗体效价逐渐增高,引起宿主细胞膜抗原结构的改变,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炎性介质、酸性水解酶、中性蛋白水解和溶酶体酶等,导致多系统免疫损伤、肺及肺外多器官损伤的临床症状[5]。 MPP治疗上首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以红霉素为主。但红霉素对胃肠道刺激大,耐受性差;可引起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等副反应,并有耐药菌产生;疗程长,患儿长时间使用红霉素不易接受,而导致疗程不足、病情易反复。因此,对MPP特别是伴有肺外并发症的患儿,单纯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 喜炎平注射液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增强药物敏感性、减少药物副反应等[6],同时对多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灭活及抑制作用,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强、减少炎性渗出和黏液分泌,并能增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7]。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热程、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X线浸润影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红霉素观察组,且副反应小、耐受性好。虽然两组患儿3个月时随访在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8.16%,提示喜炎平辅助红霉素疗法可达到清除病原菌,防止复发及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因此,MPP在应用红霉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可缓解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调节患儿免疫状态,从而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其疗效确切,药物安全性好,患儿无明显副反应发生,说明喜炎平注射液是治疗MP感染较好的辅助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壮,盛锦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223-230.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5. [4] Ou CY,Tseng YF,Chiou YH,et al.The rol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asthma in children[J].Acta Paediatr Taiwan,2008,49(1):14-18. [5] Chu HW,Rino JG,Wexler RB,et al.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creases airway collagen deposi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J].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5,289(1):125-133. [6] 陈海平.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婴幼儿肺炎100例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280-281. [7] 袁捍红.中医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5):7-9.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