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腹舒贴外敷治疗红霉素胃肠反应68例疗效观察

2013-3-25 09: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2|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作者:施传娥,姜海云作者单位:211700江苏盱眙,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儿科【摘要】目的观察腹舒贴外敷治疗红霉素引起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108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

作者:施传娥,姜海云  作者单位:211700 江苏 盱眙,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观察腹舒贴外敷治疗红霉素引起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108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部分患儿加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抗感染,沐舒坦止咳化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腹舒贴外敷神阕穴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6静脉滴注,以减轻静脉滴注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观察两组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6%(63/68),对照组总有效率60.2%(25/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舒贴治疗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副反应,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胃肠系统/副作用; 腹舒贴/治疗应用; 红霉素/副作用; 儿童
  红霉素是儿科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儿科常见的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感染,常作为首选药物应用,疗效肯定,价格便宜,目前尚无其他更好抗菌药物可代替,深受儿科医生的青睐。但红霉素的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许多患儿不能耐受而不得不停药[1]。常用思密达、654-2、硝苯地平、维生素B6等药物减轻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24]。但采用中药外敷神阙穴位治疗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鲜有报道,笔者用腹舒贴治疗红霉素胃肠道反应10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儿科于201001/201108收治的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共108例,其中支气管炎38例,支气管肺炎30例,支原体肺炎40例;年龄2月至12岁。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两组患儿在病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薛辛东主编《儿科学》[5]关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2)年龄2个月至12岁;(3)家长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对外敷治疗过敏者;(2)使用其他影响胃动力的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静脉滴注红霉素20~30 mg/(kg?d),同时给予腹舒贴(杭州友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09041501)外敷神厥穴,每日6~8 h,连用3~5 d,15 min后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根据皮肤是否潮红,有无皮疹,适当缩短或延长外敷时间。对照组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同时给予维生素B6 5 mg/(kg?d)静脉滴注。
  1.6 观察指标
  观察静脉滴注红霉素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反应。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外敷15~120 min后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正常;(2)有效:外敷15~120 min后有恶心,上腹部不适,少数有呕吐但明显减轻,无腹痛,腹泻,食欲稍差;(3)无效:外敷15~120 min后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差。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比较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可靠的疗效,价格低廉,是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患儿的首选药物。但是红霉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直是临床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是由胃动素受体介导,依赖于Ca2+系统而引起效应的。钙通道通透性增加,细胞外Ca2+内流,产生胃肠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使肌肉收缩。维生素B6是传统的胃肠道调节药物,作为一种辅酶参与许多代谢过程,能减轻有些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对M受体兴奋所致的腹痛,呕吐不能从根本上拮抗。腹舒贴是以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理论结合的外用黏敷贴。它能在体温条件下,释放出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在机体局部产生热能。通过脐下的神经、血管、经络的特殊传导系统,内达机体组织,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松弛痉挛的组织与器官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从而具备散寒理气解痉,舒筋活络止痛功能,主治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腹舒贴外敷于神阙位,有利于热传导与吸收,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
  脐靠近腹腔,腹腔内有植物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及神经节存在,因而刺激脐部必然作用于神经。现代研究表明,当治疗作用于脐部时,能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使其进入活动状态,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与免疫,腹舒贴在体温条件下,释放出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辐射到人体上,使机体水分和有机物产生共振,将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同时在其他热源物质的协同作用下,使机体局部产生灼热感;由于温热的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腹舒贴还具有局部密封,使汗水和热量难以蒸发而蓄积,从而使皮肤角质层的水量5%~15%增至50%以上,使皮肤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可膨胀为多孔状态,易于热传导通过,同时水合作用还可使皮肤温度从32℃增至37℃,借以增进血液循环。由于热刺激,水合作用等本身就是一种理疗,故在上述多种治疗手段共存并用的联合作用下,使肌肤通透性增加15~20倍左右,再通过脐下的神经、血管及经络的特殊传导系统,将治疗物质传导至体内组织,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分子运动加快,改善微循环,松弛痉挛的平滑肌、横纹肌,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腹舒贴的特点为起效快,一般在5~10 min内疼痛缓解,30 min左右止痛;提高治疗物质在体内的预见性,避免其他药物治疗红霉素胃肠道反应引起副反应及肝脏的首过作用;使用简单,方便,有效、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0.
  [2] 王用岭,张洪秀.药物防治静滴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9):1045.
  [3] 李兴堂,韩守杰.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00,13(4):251.
  [4] 朱静芳.中药敷脐缓解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2,32(5):25.
  [5] 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1291.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