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来,胡金绘,孙佃军 作者单位:223002江苏 淮安,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12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体温、大便性状及次数、脱水、呕吐、腹胀及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36%(74/76),对照组82.0%(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副反应出现。结论 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治疗应用; 腹泻; 儿童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时期腹泻病中最重要的病原[1],常呈散发或小流行,多于秋冬季发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笔者对200810/200912住院的12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10/200912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126例婴幼儿中,男70例,女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76例。发病年龄3~30个月,其中3~6个月26例,~12个月58例,~24个月42例。腹泻次数为每日5~20次,入院时病程1~3 d,平均2.5 d。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脱水,其中轻度85例,中度41例;呕吐45例,纳差126例,腹胀85例,发热91例,发热温度在37.5~40 ℃,流涕、咳嗽50例;实验室检查:126例中白细胞升高>10×109/L 8例,便常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108例,稀糊样8例,见脂肪球36例,偶见白细胞1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发热、腹泻次数、脱水程度,纳差、腹胀、呕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3~30个月;(3)家长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未按治疗方案服药,无法判定疗效者;(2)患儿服药极为困难和不能随访者;(3)患儿伴有休克、昏迷等。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积极补液纠正脱水,予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剂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长春国奥药业有限公司)治疗,3~6个月每次5 mL,每日3次;7个月至1岁,每次5 mL,每日4次;~3岁每次10 mL,每日3次。3 d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患儿每日腹泻次数,大便性状的变化,发热、呕吐情况,前囟、眼眶及精神等脱水情况,腹胀及副反应。 1.7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疗效标准[3]:(1)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部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有明显改善;(3)无效:经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儿治疗3 d后有效率比较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药物治疗副反应 所有病例未发生副反应。 3 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感染6个月至2岁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后,引起腹泻的原因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4]:首先,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导致肠微绒毛变短和消失,细胞坏死脱落、数量减少,而被立方上皮细胞替代,导致小肠吸收面积减少,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功能障碍而形成腹泻。另外,替代的立方上皮细胞不成熟,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的活性低,使肠道内双糖分解吸收障碍。双糖被细菌分解成有机酸,增加了肠道的渗透压,导致水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引起严重的水样泻。近年来,非结构蛋白4(NSP4)被认为可能是一种肠毒素,这种蛋白使细胞内Ca2+聚集并引起细胞凋亡[4],肠毒素还引起Cl-向细胞外流动增加,并且减少细胞对Na+和H2O的吸收,最终导致腹泻,此外,肠道神经系统可能是在病原体感染肠道后被继发激活,通过增强肠道液体分泌效应而参与腹泻的产生。 中医辨证轮状病毒性肠炎属湿热泄泻,其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平,下注大肠,传化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而致挟热下注,水泻不止。其治疗关键在于清热利湿,安肠止泻。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主要为广藿香、苍术、茯苓、泽泻,厚朴(姜制)、车前草、陈皮、六神曲(炒)组成,其方中广藿香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吐,发表解暑;苍术可化湿健胃;茯苓、泽泻可利水渗湿;厚朴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车前草有清热解毒,可治暑湿泻痢;陈皮可理气降逆,调中开胃;六神曲可消食健胃,和中止泻。其组方可祛湿止泻,和中运脾,能抑制和杀灭轮状病毒,解痉、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本品富含钾、钠、镁、锌等人体微量元素,对腹泻引起的脱水、电解质失衡有调节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3. [2] 张志敏.实用小儿腹泻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1. [3] 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腹泻病疗效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4] 许春娣.小儿消化系统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05.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