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阳,任明星,周静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同时选择健康儿童40例,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保持了对照组水平。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呈负向相关性,中药治疗能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呼吸道感染;小儿;相关性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最新有研究对部分城乡学龄前儿童的初步调查,其中城市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32.6%,乡村为24.2%[1]。目前临床观察本病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证明,免疫功能紊乱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近年来,中医在治疗该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3]。我科对40例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中药治疗,发现在提高疗效的功能,对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显着,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病例均符合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8岁,平均(4.5±0.1)岁;病程0.5~2年,平均(1.2±0.7)年;每年发病次数9~34次,平均(16.2±3.2)次。另选择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有关指标正常参考值,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12岁,平均(4.3±2.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黄芪15 g、茯苓10 g、山药10 g、炒白术10 g、防风6 g、太子参10 g、白芍10 g、当归10 g、赤芍8 g、生牡蛎10 g、鸡内金8 g、甘草5 g。1剂/d(200 ml),热水反复冲饮,一般分3次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 1.3 检测方法:利用美国biogene公司的360型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检测试剂为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4 疗效标准:①服药后不再发病或发病次数减少1级以上;②服药后发病持续时间缩短1级以上;③服药后病种减轻1级以上;④用药后免疫指标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显效:具备以上4项中任何3项以上者;有效:具备上述4项中任何1项者;无效:上述各项无明显改变[4]。 1.5 统计学分析:用SPSS 19.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 2.2 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有显着变化,治疗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保持了对照组水平。具体情况见表1。表1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属于“感冒”范畴,机体的细胞免疫在抗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状态如何,怎样有效合理地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尚未完全确定[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主要反映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一般来说由于IgA、IgG是唾液腺、泪腺、呼吸道分泌物中抵御局部感染起着始动作用的主要免疫球蛋白,故若降低提示易患呼吸道疾病。IgM是针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特异性抗体,故患儿IgM值正常[5]。 根据呼吸道感染多有出汗、食欲不振,大便失调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典籍中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与本病症接近,故多数医家认为属予中医“虚证”的范畴。对于本病病机的认识中医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先天秉赋不足,肾气不充,素体虚弱[6];②后天调护失宜,乳食失节、损伤以致脾胃气虚,纳运失常,气血生化乏源;③在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正气不足,加之婴幼儿本身脏腑娇嫩,形气末充,肌肤柔弱,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而为病[7]。笔者自拟中药汤是在黄芪、白术、防风3味药基础上加茯苓、山药、太子参、白芍等药物组成。方中黄芪性甘、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脾肺之气、益气固表之功,肺虽主气其气却来源于后天水谷所化,欲补肺气,当先补脾,故配白术、茯苓、山药、太子参补气健脾为黄芪的辅助之药。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有显着变化,治疗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保持了对照组水平。 总之,小儿呼吸道感染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呈负向相关性,中药治疗能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黎世明,黎凯燕.复感宁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5,25(9):9. [2] 尹文艳,蒋红雨,费 樱,等.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及IgG亚类的水平[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1):30. [3] 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28-538. [4] 周 勇.参芪注射液对气虚症小鼠免疫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5):280. [5] 张亚明.国内小几呼吸道感染防治近况[J].综合临床医学,2009,11(6):287. [6] 俞景茂,毕秀萍.太子健冲剂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0,24(1):51. [7] 顾梯成,曹兰芳,濮春莹,等.“增免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6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3(1):31.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来源:晋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