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鼻塞双水平正压通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拔管的临床研究

2013-8-21 08: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7|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张俊亮1,钱新华1,王琴2黄为民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新生儿科,2.妇产科(广东广州510515)研究为了评价鼻塞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作为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机失败措施的...

张俊亮1,钱新华1,王琴2 黄为民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1.新生儿科,2.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515)

研究为了评价鼻塞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作为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机失败措施的临床效应。 于是研究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临床诊断RDS的≤32周早产儿,经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达到撤机标准,且于初次拔管后仍有呼吸困难而需无创通气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BiPAP组(27例)和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29例),比较两组改用无创通气前、后的血气分析、无创通气7 d内失败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拔管后第一次的血气分析,nBiPAP组氧分压[(58.7±6.3)mmHg]高于nCPAP组[(55.1±5.9)mmHg],二氧化碳分压[(46.4±4.9)mm Hg]低于nCPAP组[(49.9±5.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PAP组无创通气7 d内的失败率为7.4%,低于nCPAP组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者发现nBiPAP作为预防胎龄≤32周合并RDS的早产儿撤机失败的效应优于nCPAP,且安全的结论。
来源:临床儿科杂志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