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早产儿肠道细菌和真菌活性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败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2013-8-28 10: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3|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证据显示早产儿肠道微生物菌群或可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败血症的发生。然而已存在的数据往往忽略真菌及细胞的代谢活性问题。研究者旨在阐明早产儿粪便样本中细菌和真菌的特征及生命活力,并评估NEC和...

证据显示早产儿肠道微生物菌群或可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败血症的发生。然而已存在的数据往往忽略真菌及细胞的代谢活性问题。研究者旨在阐明早产儿粪便样本中细菌和真菌的特征及生命活力,并评估NEC和败血症的相关指标。
研究者采集了32例患儿(<32 周龄)自出生至95天的粪便样本。其中7例婴儿发生NEC,13例出现败血症。
研究者应用PCR-DGGE方法分析了粪便样本,分别通过16S rRNA 和 28S rRNA分析对全部细菌和真菌菌群进行评估。总共有来自25例婴儿的65例样本中的活性(RNA)细菌和真菌菌群得到鉴定。研究还检查了人口统计学和治疗相关因素的可能效应及NEC或败血症的病程。
结果发现,总共鉴定出80种(66种有活性)细菌和12种真菌(均无活性)。健康婴儿和NEC或败血症患儿的全部细菌菌群出现显著分化,其中单胞菌属与NEC显著性相关。无论是总体分析还是活性分析均显示菌群结构的驱动菌存在差异。第4周,研究者观察到抗真菌预防带来的高抗生素暴露会改变细菌菌群并细菌生物多样性减少。
研究由此得出结论,早产儿总体和活性菌群均有所不同,且真菌预防使婴儿体内的真菌种属丧失活性。对于总菌群活性和非细菌性因素的探索或可增加对NEC和败血症的理解。
来源: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13;98:F327-F333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