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苏钟研究组采用疟疾模型小鼠疟疾模型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免疫调节性B细胞在控制脑疟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欧洲免疫学杂志》。 据介绍,疟疾是全球三大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被疟原虫感染后引发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严重贫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疟。虽然目前已知脑疟是因过度免疫反应诱发的脑组织病理损伤,但对其发生的免疫调控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近年来的免疫学研究发现,B细胞中存在一个具有免疫调节和抑制功能的亚群——调节性B细胞。这类调节性B细胞通过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并在抑制过度免疫应答和控制免疫病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研究人员发现,被疟原虫感染后,小鼠的脾脏细胞中可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显著增高。细胞转输实验证实,调节性B细胞可显著抑制疟原虫感染后NK和CD8+T细胞在脑组织的募集,抑制脑组织微血管出血性病理变化,并显著降低被疟疾感染小鼠的死亡率。 进一步研究表明,调节性B细胞可显著促进CD4+T细胞分化和分泌IL-10;并证实调节性B细胞抑制脑疟发生是由IL-10介导的。 相关专家表示,该成果不仅对阐明脑疟的发病机理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为制定脑疟预防和干预策略及研发抗疟疾药物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来源:中国科学报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