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广东省卫生厅有意批准《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的时候,深圳市卫人委主动将其撤回。据报道,个中缘由,可能是国家卫计委觉得深圳“步子迈得太大,要缓一缓”。 此前,舆论对深圳医师多点自由执业的方案给予肯定。《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的突破在于,打破了医师执业地点不超过3个及须经所在医疗机构允许的限制,医生不用经过原单位同意即可自由“走穴”。而对于“多点执业”不须经原单位允许的规定,公立医院担心医生人在曹营心在汉,故强烈反对。 其实在深圳原拟政策方案中,医师执业地点到底可以是几个并非关键,真正的突破是“走穴”不再需要经过原单位同意。增加执业点,意义不大。倒是“走穴”不需经过批准,具有实质新政意义。 赋予医生自由“走穴”权,似乎是对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激励,但我们首先应当弄清楚的是:为什么医生目前对多点执业积极性不高,是因为政策不够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多点执业政策,旨在合理配置医生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2010年,深圳就出台了多点执业政策,但附加了“必须原单位同意”的条件。截至去年12月,申请获批多点执业的医师只有36人。其中固然有原单位不支持的因素,但医生缺乏动力,也是一个值得分析的原因。 于是进行政策激励,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立医院医生既可以多点执业,又受到严格规范。每周5个工作日,英国医生必须在公立医院工作4天,剩下1天多点执业。德国与此类似。如果激励医生多点执业,而不加规范,显然是片面的。 中国于2010年开始在广东省市试点多点执业,但3年多来叫好不叫座。医生冷对多点执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体制内生存已经很知足。公立医院条件优渥,医生收入高,工作稳定,申报研究课题和职称很方便。对多点执业,他们没兴趣,行动缺动力。多点执业,还取决于医生有没有“市场卖点”,如果没有卖点,想多点执业也难。发达国家培养一名医生要十多年,长期的严格训练,练就了医生扎实的基本功。相比之下,我国医生专业训练严重不足。国内近三成医生“走穴”,但“走穴”属于救急,民营医院确有需求。但真要多点执业,需要有招来病人的实力,很多医生就欠缺了。 在我国,医生是稀缺资源,利用效率到关重要。美国平均每635人有一名医生,我国是7000人,可见医生缺口之大。有人说,现在美国医生正在“回归体制内”,自由执业者减少,受雇医院越来越多。但美国“回归体制内”的医生再多,多点执业还是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多点执业医生太少,政策上放开是大势所趋,规范也是必要的,但主旋律是放开。 放开不是给予无限自由,真正的关键,是医生要有“市场卖点”。经常“走穴”的,不正是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吗?多点执业对医生提出更高要求,市场选择无疑是更好的激励方式。无论如何,放开多点执业都不应再徘徊。 来源:新快报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