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用药安全的最后一道关——患者

2013-10-25 10: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5|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北京某医院熙熙攘攘的医疗大厅里,满头大汗的小李手握刚取到的药品,正一脸茫然地阅读药盒上的说明,“我明明只是感冒,为什么医生给我开了抗过敏的氯雷他定?我并没有对什么过敏啊!”小李再打开药品说明书想看看详...

北京某医院熙熙攘攘的医疗大厅里,满头大汗的小李手握刚取到的药品,正一脸茫然地阅读药盒上的说明,“我明明只是感冒,为什么医生给我开了抗过敏的氯雷他定?我并没有对什么过敏啊!”小李再打开药品说明书想看看详细的信息,但显然他很快被里面复杂的内容搞糊涂了,看到“不良反应”有乏力、头痛、嗜睡、口干等的时候,小李不住地摇头叹息,看来吃了这个药还要影响正常工作。当被问到他还会不会按照医嘱服药时,小李回答“应该不会了,留到有用的时候再吃吧。”最后小李无奈地离开了。

在医疗过程中,即使医生开了合理的医嘱,药师给了正确的药物,也有可能造成用药差错。具体可分为几方面:对医嘱的正确理解,对医嘱的依从性,合理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医嘱的正确理解

像“每天3片”这类不具体的医嘱比较容易造成曲解;例如阿奇霉素首剂量加倍,也就是第1天2片,之后每天1片,如果没有特殊交代第1天的2片需要顿服,患者有可能将2片分为2次在第1天服用,从而导致用药效果降低。

同时,随着现代药物临床研究数据的日渐精确,药物的剂量要求也逐渐精确甚至复杂。例如患者会被要求一次吃1/4片;或者早上1片,晚上半片;甚至有递增和递减的剂量。而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往往成为最薄弱的环节,他们常常不能理解医疗人员的专业用词,即便用错了也很难发现。

在住院和出院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复杂医嘱出差错。例如,在哮喘急性期,泼尼松龙的剂量为40mg/d。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服用8片5mg药片,由护士负责给药。在患者印象中,要服用很多小药片。回到家,他看到医嘱为20mg/d,以为是服用20片。服药3天后就发现没药了,回到医院才得知自己服用了5倍的剂量。

还有类似的处方,医嘱为每2天递减5mg,也就是20mg、20mg、15mg、15mg、10mg、10mg、5mg、5mg。递减过程中,患者可能将日子记错,多服用1次15mg。另外,患者有可能不知道递减到最后该如何继续。例如,很多时候可以减至停药,也有减至5mg,然后保持每天5mg长期用药的情况。这些复杂的医嘱可能使患者不能正确服药。

对于医疗人员,可以做的是,加强患者教育,不仅要用清晰简明的语言使患者听到后没有歧义,还要考虑用一些书面的信息来帮助,例如详细的用药指导标签,或详细的剂量递增、递减表格。

对医嘱的依从性

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差也有可能造成用药差错,具体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地不遵医嘱。

对于小李这种情况,由于不能完全理解用药的原因,又觉得列出来的不良反应很多,便会产生对药物或者医嘱的不信任,从而不依从医嘱。当药物只是用于缓解症状时,例如抗过敏、缓解感冒症状,患者依从性差造成的安全隐患往往不需要担忧。

但是,对于很多重要的药物则不然。例如,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很多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后会出现腹泻或其他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这时候如果停药,会导致治疗失败,甚至有可能导致细菌耐药,使后续的治疗更加困难。

对于止痛药,患者常认为有疼痛就可以服用,而且有可能把不同商品名的对乙酰氨基酚当成不同种类的药物。这样,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有可能被合用,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有可能造成肝损害。

还有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例如降压药、他汀类药物等心血管系统预防类的药物,患者并不会对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的主观感受。如果患者对此没有足够多的了解,并且担心这些药物的花费是没有必要的,就很容易自行停药,违反医嘱。

类似的,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忘记服药、多次服药、提早或延误服药时间,都可能影响疗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药师在这方面可以起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医院门诊处方用药的最后环节,药师可以清楚、开诚布公地与患者交流用药目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当患者了解服药的指征和重要性,也就可以适当忍耐不良反应。说明书往往会列出很多不良反应,若适当地进行交流,可以让患者更安心地服用药物。当患者知晓了用药安全中的注意事项,也就可以避免一些差错的发生。

合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需要正确地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使用药更加安全。

对于有些药物,在服药期间不可以怀孕。例如,异维A酸属于妊娠期间X级药物,服用后有可能造成胎儿畸形;如果我们简单地告诉患者,服用这个药物期间不能怀孕,而患者如果使用自然时间法避孕(这种避孕方式经常可能导致意外妊娠),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建议,使用至少2种可靠避孕方式,而且医疗人员应当向患者详细讲解此药的危害及如何可靠避孕,从而确保用药安全。

另外,有些药物会造成胃肠道反应,饭后服用往往可减少此类反应的发生。如果简单地告诉患者饭后服用,患者有可能忘记;一个醒目的“饭后服用”并且带有图片的标签,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一方面,药师可以在给患者发药时做出这些提示。另外,现在很多药师都提供窗口咨询服务,可以帮助有疑惑的患者回答用药相关的问题来确保用药安全。

市场上药品种类繁多,很多相同或相近商品名的药品有不同的成分和剂量。例如,医生给患者的医嘱为美托洛尔(25mg,bid)。家属去药店买药,发现只有50mg规格的美托洛尔,于是买了这种药。实际上,应切为一半服用,但患者以为两者没有差别,就直接按照此前每次服用1片的用法,服用了双倍剂量,导致血压和心率降低。患者再次拜访医生时,才发现用药错误。

药品的质量也是患者担忧的问题之一。假药、伪劣药品不仅不能达到药效,还可能耽误治疗。所以,选择质量可靠的药物也是保证用药安全必不可少的部分。

促进安全用药的其他措施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很多步骤可以帮助患者更安全、有效地用药。

问诊和交流方式也会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例如,医疗人员在询问患者用药史的时候,封闭性的问题容易导致获得不完整或错误的信息。例如,医生直接问“每天吃1片,是吧”,对于听力不佳的患者,可能直接回答“对”或者点头;询问“不是每天吃吧”,患者如果回答“是”,就不能可靠地得到问题的答案。

开放性的问题,例如“每天服用几片”、“1周中服用几天”,这些问题要求患者给出1个数字,就更容易得到可靠的答案。

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用药重整,也就是在入院和出院时,对比入院前和出院后患者的用药,并且从临床角度评估用药不一致的合理性,从而避免一些由于信息不全、患者遗忘等造成的用药差错。

最后,患者清晰整洁地保存药品也对避免差错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患者喜欢将好几种药混在1个瓶子里,当家人需要给药时,可能不能正确分辨出不同种类的药品,造成给药困难。另外,当药品没有清晰的保质期时,也很难保证服用的药品都在保质期内。

小结

患者作为保障用药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医疗人员应当采用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确保患者正确理解用药,并且以最安全的方式用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