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近发表于《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3)的研究显示,双相障碍共病焦虑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较为常见,并对这一群体的预后具有消极影响。 该研究由伦敦国王学院的及其同事所开展,共招募了413名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年龄介于7-17岁之间。研究人员在为期5年的随访中发现,这些患者中有62%共病至少一种焦虑障碍,这些共病患者中又有约一半被诊断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焦虑障碍。 “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先前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一致,即双相障碍未成年患者共病焦虑障碍的比例很高,”研究第一作者Regina Sala称,“这些共病患者从急性发作中恢复所需的时间更长,且复发率更高。” 具体来看,这些共病患者再发心境事件的风险比其他患者更高(76.0% vs.56.4%),尤其是抑郁发作(64.9% vs 49.4%),而恢复所需的中位时间也更长(138.3周 vs.86.6周)。 不过,当研究人员校正了参与者抑郁严重程度这一因素后,焦虑对恢复时间的影响不再具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5年的随访期内,共病焦虑的双相患者仅有37.5%的时间不存在相关症状,而在未共病的患者中,这一数字为55.2%。 上述对预后的差异在共病2种及以上焦虑障碍的患者中尤为显著。这些患者仅有33.2%的时间不受症状困扰,而仅共病一种焦虑障碍的患者则有42.7%;同时,前者较后者在更多的时间内存在心境症状(21.8 vs 15.1%)、症状明显的抑郁(8.7 vs 4.5%),以及亚混合循环(subsyndromal mixed cycling,19.4 vs 13.2%)。 随访期内,共病患者出现混合循环(18.8% vs.10.2%)及阈下抑郁症状(43.7 vs 34.6%)的时间比例同样更高。 Sala及其同事指出,虽然双相障碍共病焦虑的比例很高,目前尚无探讨针对这一人群的治疗方案的研究。“对于双相共病焦虑的未成年患者而言,及时识别及治疗手段的开发是很有必要的。” 编译自:Comorbid anxiety problematic for adolesc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medwireNews,01 November 2013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