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律师或者其他都好,绝对不可以做医生。我现在已经跳入火坑脱身不了,我不愿自己的子女也进入这一行业。” ———一名老医生 医疗资源的缺乏,医生不够必然导致患者看病排队。同时医药价格的高企必然导致看病贵。所有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最直接接触的医患双方,患者的困难没有申诉渠道,只能向最直接接触的医院或者医生进行发泄。 ———惠州某医院管理者 一方面是医生觉得工作辛苦,收入低下。另一方面是前来就医的患者认为看病贵,看病难。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的矛盾频频激化,患者对医生的暴力伤害事件不断见诸报端。很多医生坦言,对于自己的职业,没有安全感,也没有成就感。 现实环境下,医护人员究竟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声该由谁来表达,南都记者对惠州市两家综合性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88份。有44%的受访医护对自己的医疗执业环境评价“较差”。 80%医护认为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 在回收的88份问卷中,70人认为目前收入较低,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13人认为收入基本符合付出,只有5个人认为收入较高,付出较少。这意味着80%的医护人员对于目前的待遇状况并不满意。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家医院医务科负责人戏谑地进行了一番对比。现在剪头发要收费最少几十块,洗车一次就要20元,可是去医院看医生,就算是专家的诊疗费也只有几块十几块钱。“一个医生读医科要五年,之后还要见习两年才能考取医师资格。辛辛苦苦看病人,结果诊金才只有几块钱,自己的价值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53%医护心理压力大 在回收的88份问卷中,有40人认为值班加班加多,工作压力大。有47人认为在工作压力大的同时还有较大的心理压力。“科室人手本来就不够,每个医生的工作时间都被拉长了。每天要接诊众多的患者,由于要实行绩效工资,做得少收入就少。”有医生向记者讲出了心里话。 “工作累还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心理压力有时候真让人受不了。”陈森是一名儿科医生,每天面对的患者都是不会沟通的婴儿,很多时候着急的父母看小孩的病情没有及时缓解,都会对他进行质疑。“就诊的时候开着电话录音,有时候还拿着我这边的诊断结果,去看另外医生。如果两个医生讲述的稍有出入就会前来投诉。这种心理压力已经远远大过了工作的压力。” 75%医护认为接诊时比较有耐心 在一些患者众多的大医院,等待就诊数小时,结果医生诊断了3分钟就出结果。很多人觉得医生态度敷衍,而这也最容易让患者产生怨恨。在此次回收的88份问卷中,66名医护人员认为医生在接诊治疗时候通常都比较耐心,这一比例占了75%。 为何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感受天壤之别?对于这一问题,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表示,一个门诊医生从上午8点到中午12点,挂号的病人最少有50多人,专家挂号的更多。医生每个病人都要诊疗,患者都想医生和自己沟通时间多一些,但前边的患者诊疗时间多了,后边等待的患者就会等待更久。平均下来,每个患者诊疗时间确实都很有限。 75%医务工作者不愿子承父业 在88份调查问卷中,是否会选择“子承父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学医这一项得到了最多人意见的一致,其中66人选择了不会让孩子继续选择医科,愿意让孩子学习医科的只有5人。 “学习阶段投入大,但是工作之后收入水平低,工作压力大。在大环境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很多时候还要冒着被人打的风险。现在的医生和几十年前我们对于医生的概念已经相差很远了。”谈及不愿意让孩子继续学医的原因,一位老医生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