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拒用抗生素医生被打”的反思

2013-11-26 10: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7|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儿科门诊室内,一方是40多岁的中年男子,一方是69岁退休后被返聘的主任女医生。男子坚持要求医生为女儿打点滴,医生则坚称小孩只有3岁9个月,口服药物即可痊愈,完全不需用抗生素。随后双方发生争执,争执中男...

儿科门诊室内,一方是40多岁的中年男子,一方是69岁退休后被返聘的主任女医生。男子坚持要求医生为女儿打点滴,医生则坚称小孩只有3岁9个月,口服药物即可痊愈,完全不需用抗生素。随后双方发生争执,争执中男子推了办公桌上的电脑,电脑飞起后,直接砸到女医生的右眼眉角,后者被砸伤住院。事发近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边是滥用抗生素,“有病没病,把液来输”的诊疗模式饱受诟病,一边却是拒用抗生素的医生被打伤。对于医生而言,这病究竟该怎么治,还真是左右不是,无所适从。

平心而论,看病这事儿,医生毫无疑问具备着专业优势,病究竟该咋治,也理应由医生说了算。否则的话,假如医生诊疗反而要对患者唯命是从,这当然是颠倒了医患的角色,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至于对医生动粗的行为,更是不应以任何理由被容忍。

不过,将“拒用抗生素医生被打”仍然简单地归之于当下医患关系的尴尬,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忽略了背后的真问题。诚然,因为医生不给打点滴,便动怒伤医,固然是一种无知。但对于患者而言,既然本身并非专业人士,当然本不必处处表现得专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归咎于患者的无知,其实同样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放在“有病没病,把液来输”,几乎成了当下患者就诊基本待遇的背景下。好不容易挂上主任号,排了半天的队,却连输个液这样最基本的诊疗待遇都享受不上,便被“打发”回家,患者家属一时无法接受,出现情绪波动,也未尝不能理解。

尽管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已充分说明了患者康复之不易。不过,自从有了输液这招,似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病去如抽丝”的境况。现实中,不仅“挂个水来得快”常被医生用来向患者推荐,这一“妙手回春术”也被一些患者群体认同,因此而主动要求医生输液的,也不在少数。不给输液的医生,被认为是有放着“良药”不用,影响了疾病的康复进度,误解也便由此而生。

某种程度上,当“拒用抗生素”的医生反而被患者埋怨打伤,恐怕与长期以来患者所遭遇的误导不无关系。当不滥用抗生素,不随便打点滴的医生,反而不被理解,遭遇暴力,恐怕不啻于医疗体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

从医疗常识出发,治病这事儿,“越快”是否真的意味着“越好”,答案恰恰是否定的。不仅如此,“快”往往意味着患者要为之付出更大的健康代价。以输液为例,之所以看似能够快速见效,一则是因为输液的用药剂量往往偏大,二来是直接作用于血液,也加速了药物生效。但正如很多效用更强的药物,往往意味着副作用更大,输液的这两个使其快速见效的优点,其实也正是其最大的缺陷和弊端所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这其实最终都是以公众及其患者的健康为代价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大对于门诊静脉输液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于公众的基本医疗常识普及与沟通,增强患者的健康常识与权利意识,让公众成为滥用抗生素行为最有力的反对与制约力量,或许才是“拒用抗生素医生被打”一事,更需反思之处。而这或许也是医疗回归健康本源的一个必要前提。

来源:深圳商报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