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杂志12月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EoE)患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间隔时间越长,发展为食管狭窄的几率越大(doi:10.1053/j.gastro.2013.08.015)。 瑞士洛桑沃州地区大学医学中心(CHUV)消化科Alain M. Schoepfer医生及其同事对瑞士全国数据库中523例EoE患者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患者早期很可能单纯表现为炎性内镜EoE特征,但随着疾病进展,除炎性特征外还呈现纤维化内镜特征。 此外,对多种与潜在疾病、环境及患者相关的风险因素分析表明,诊断延迟时间是食管狭窄形成唯一且最显著的风险因素。 研究者指出,目前对未经治疗的EoE自然史缺少充分研究,尤其是有关狭窄形成的资料更为缺乏。此外,长期存在EoE诊断延迟现象,从症状出现到诊断的中位时间为5年。 为此,研究者利用他们收治的323例患者和瑞士其他胃肠病医生收治的200例患者的详细病例,分析了EoE未经治疗的时间(诊断前)与食管狭窄发病率的相关性。资料包括多次近端和远端食管活检结果以及可能影响狭窄形成的98个临床因素信息。 结果显示,中位诊断延迟时间为6年(范围为0~20年以上),75例(37.5%)患者确诊时患有食管狭窄。79.5%的患者呈现水肿、沟纹及白色渗出物等活动性炎性特征,而63.0%的患者呈现狭窄、环状和皱纹纸样食管等纤维化活动性特征。 包括狭窄在内的纤维化特征的发生率随诊断延迟时间增加而增加,延迟时间0~2年患者发生率为46.5%,而延迟时间≥20年患者上升至87.5%。 相反,炎性特征发生率随诊断延迟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食管狭窄发生率也与诊断延迟相关,延迟时间0~2年患者发生率为17.2%,而延迟时间≥20年患者上升至70.8%。 食管狭窄发生率与确诊年龄无关,20岁之前和20岁之后确诊患者的狭窄发生率相当。此外,由研究者按照严格标准化程序诊治的323例患者食管狭窄发病率与其他胃肠病医生按照其各自诊治习惯收治的200例患者也未见差异。 对近100个狭窄形成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显示,与诊断时食管狭窄呈显著相关的因素仅为诊断延迟时间。 研究者指出,上述结果表明,EoE患者病程是从以炎症为主的疾病向以食管狭窄等纤维化特征为主的疾病进展的连续过程,医生应尽可能减少对EoE诊断的延迟。 该研究由瑞士估价科学基金会资助,研究者报告无相关利益冲突。 来源:爱思唯尔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